毕业论文,对二氯苯的工艺发展及市场前景技巧.docVIP

毕业论文,对二氯苯的工艺发展及市场前景技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毕 业 论 文 题目:对二氯苯的工艺发展及市场前景 姓 名:王春燕 学 号: 所在系部:化学工程系 专业班级: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 指导老师: 2012年3月 摘要 本文概述了对二氯苯的基本性质、用途,对现有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重点介绍了对二氯苯的各种生产技术,包括了联产法、苯的定向催化氯化法,以及工艺后续的产品的分离提纯精制和尾气处理,并且对工艺中涉及的催化剂的选择、反应条件的选择略作了介绍,本文同时对国内外对二氯苯的生产工艺的历史及发展做了介绍与比较,能够进一步对该产品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通过对国际上二氯苯市场进行分析,对二氯苯的生产与发展提供了些许发展的建议与意见。文章最后罗列了在生产二氯苯生产中产生的副产物,阐述了副产物的性质,以及其工业生产价值。 关键词:对二氯苯; 联产法;定向催化; 萃取蒸馏法; 乳化法; 重结晶法; 分子筛吸附法 目录 对二氯苯的发展现状 1.对二氯苯的基本性质 1.1物理性质 1.2化学性质 2.对二氯苯的用途 2.1用于卫生、防虫、防霉驱虫剂 2.2用于农药工业 2.3用于染料工业 2.4用于制备新型工程塑料 2.5用于其他部门 3.国际上对二氯苯的发展概况 4.国内对二氯苯的发展概况 对二氯苯的生产技术 基本原料、催化剂中间产品及副产品的性质和规格 对二氯苯的生产方法 2.1联产法 2.2苯的定向催化氯化法 2.3催化剂的选择 2.4氯化工艺比较 2.5对二氯苯的提纯方法 2.6反应条件的选择 2.7 尾气氯化氢的吸收及废水处理 2.8对二氯苯的质量标准 2.9附录 国外对二氯苯的生产历史 对二氯苯的市场发展前景 对二氯苯主要下游产品 对二氯苯的进出口情况 3.对二氯苯的发展建议 第四章 对二氯苯工艺产生的主要副产物 1. 邻二氯苯 2.间二氯苯 3. 三氯苯 4. 副产盐酸 参考文献 致谢 对二氯苯的发展现状 对二氯苯(PDCB)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产品,它主要用作防虫防霉剂、除臭剂,也是合成燃料、农药的中间体,此外还是合成第六大工程塑料——聚苯硫醚的原料。国外在六十年代以大规模生产对二氯苯,并广泛用做家庭防霉除虫剂。八十年代初,萘卫生球禁用,对二氯苯成为萘卫生球的理想代用品。随着市场容量的扩大,应用领域的拓宽,对二氯苯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国内对二氯苯的开发工作较晚。1990年全国产量只有3000t左右,仅山东农药厂形成2000t/a的定向氯化生产能力,其余是在氯苯生产中的复产品回收。近两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对二氯苯的开发生产受到重视天津化工厂、南通农药厂、锦西化共厂等单位相继建成大型定向氯化生产装置,此外还有一些厂家准备在“八五”期间建设,预计八五末期,对二氯苯规模能力将达到6.25万t。 1 对二氯苯的基本性质 1.1物理性质 1.1.1产品名称及学名 产品名称:对二氯苯 学 名:1,4-二氯苯   英文名:1,4-Dichlorobenzene,p-dichlorobenzene。 .1.2产品分子式 分子式:C6H4Cl2 1.1.3分子量:147.0036 1.1.4产品性质 1.1.4.1概述: 对二氯苯是白色结晶,有樟脑气味。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用于有机合成,用作杀虫剂、防腐剂、分析试剂 。对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致肝、肾损害。.1.4.2物理性质 外观:白色结晶,易升华有刺激性芳香气味。 相对密度(水=1):1.4581(20.5/4℃)相对密度(空气=1)5.08 密度? 1.24 g/mL at 25 °C 沸点:17℃   熔点:53℃   闪点:6℃。   折射率nD(25℃):1.5434。 蒸汽压 1.33kPa/54.8   溶解性:不溶于水,可溶于乙醇、乙醚、苯等多种有机溶剂。 危险特性:可燃。遇明火能燃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强氧化剂接触可发生化学反应。与活性金属粉末(如镁、铝等)能发生反应,引起分解  毒性:本品具有中等毒性,刺激眼睛和粘膜。大鼠经口LD50为500mg/kg。人体经口LD50300mg/kg。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 75ppm。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具。 在氯化铁或铝汞齐存在下进行氯化反应,主要生成1,2,3-三氯苯。   以铜或铜盐作催化剂,在高温高压下碱性水解生成对氯酚。   用铜化合物作催化剂,加压下于150~200℃时与浓氨水或醇氨溶液反应,生成对氯苯胺、对苯二胺。

文档评论(0)

475333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