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手工业发展线索 纺织业的发展 战国: 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残片,纤维相当细密。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缫丝质量很高。蜀国丝织业发达,蜀汉所产蜀锦,行销吴、魏。 隋唐: ①产地分布广: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 ②生产规模大,产量多: ③分工细,品种多,有不少新产品:官营丝织业仅织染部门就有25种作坊,丝织品有绫、锦等十几类,每类又分为许多品种,其中的绫有20多个品种。 ④技艺水平高,且融入了外来的风格:从发掘出来的丝织品看,颜色多达20多种,至今色彩鲜丽,图案也很新颖,有些还吸收了波斯的风格和手法。 明清:生产工具的革新,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效率,分工细密,促进了地区或行业的新的分工. 如江南“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 棉纺织业成为农民的主要副业,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成为独立的手工业工场。 陶瓷制造业的发展 秦朝: 兵马俑是制陶与雕塑结合的艺术化 隋唐: 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陶瓷业的新产品有白瓷、唐三彩和青瓷的秘色瓷。 明清: 江南景德镇制瓷业就有舂土、澄泥、造坯、字画等十几道工序。 古代冶铁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1、春秋: 铁器用于农业(铁锄、铁斧)和手工业 2、战国: 冶铁场所规模大,有工匠几百人,楚国的宛和赵国的邯郸等成为冶铁中心。 隋唐: 铁的产地在全国有一百多处。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明清: 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熔铁炉一天一炉可出铁板6000多斤。 造船业的发展 隋唐: 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仅在洪州一地就造“浮海大船五百艘”。 明朝: 郑和下西洋的先进船队,反映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造纸业的发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甘肃天水放马滩。 东汉 蔡伦改进造纸术 三国两晋南北朝: 纸张白度增加,表面平滑、质地细薄,纸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等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青铜铸造业的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莲鹤方壶是春秋中期的珍贵名器;战国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青铜雕塑艺术也有创新,器物上已有建筑雕塑图案。 古代制漆业的发展 战国 漆工艺有新成就,已出现采用夹纻技术的漆器 煮盐业 春秋战国时,有较大发展,山西的池盐、山东的海盐、四川的井盐都已开发 酿酒业 春秋战国时,能用曲造洒,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手工工艺专著 战国《考工记》 明清时《天工开物》 古代著名的建筑工程 ⑴赵州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⑵万里长城——从战国道明朝,历代都修建长城。最重要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⑶隋唐长安城——13朝古都,唐长安城的布局和特点。 洛阳 ⑷明清北京城——1417年明政府开始营建北京,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北京城有三重,从里到外依次是宫城、皇城和京城。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主要特征 1、工业部门的不断增加。在中国工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工业部门是逐步增加的。 2、工业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劳动分工的不断发展。 3、工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4、官府工业与民间工业的同时并存。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 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古代商业的发展概况与阶段特征 战国: 诸侯国的都城(临淄、邯郸、大梁、郢)发展成为新兴的封建城市,市内有贸易场所,商品有南方、北方、东方。 隋唐: 隋朝:东都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唐朝:长安“坊”、“市”分开,东市、西市是繁华的商业区。 城市商业繁荣:政府在市设置官员管理物价、税收等。市中有邸店和柜坊。邸店兼营旅店、货栈和交易场所。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这比欧洲地中海的金融机构要早六七百年。那时的店铺不能任意扩大铺面、摊位。市的买卖时间也有限定,仍有日中为市的古风。唐朝后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里有了夜市。在广大的农村,包括偏远的地区,都有定期举行的草市。经商的人增多:有不少家财万贯、邸店遍布海内的大商人,更多的是中等商人和小商贩,还有不少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明清——商业繁荣 (1)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品种达到两百余种。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 (2)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全国还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 (3)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 (4)商业的持续繁荣使商人阶层日趋稳定,形成了闻名全国的晋商和徽商。 城市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文北师大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师大附中2011届高三地理10月月考试题【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 理 北师大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10-1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 江西省新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新人教版【会员独享】.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