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实践与展望
摘 要 嘉定区免疫规划工作从新中国成立至今,经历初步发展、全面发展、加强和完善时期、可持续性发展时期四个阶段,提高了儿童免疫接种率,降低了免疫预防相关传染病的发病率,建成了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发展壮大了全区的免疫预防队伍。面对流动人口持续上升和公共卫生均等化,必须加强外来人口的免疫预防工作,加快免疫预防信息化的步伐。
关键词 免疫预防 传染病 免疫规划 儿童 嘉定区
中图分类号:R1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3)14-0044-03
The practice and prospect of immunization in Jiading District
PAN Li*, FEI Jie, ZHONG Peisong
(Shanghai Jiading District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Shanghai 201800, China)
KEY WORDS immune prevention; infectious disease; immunization programs; children; Jiading district
免疫规划是根据疫情分析和人群免疫状况监测,按照规定的免疫程序,科学规划并组织实施人群预防接种及相关疾病控制措施,以提高人群免疫水平,达到控制、消除并最终消灭相关传染病的目的。我国自1978年引入计划免疫概念,从最初期“4苗防6病”,到2002年新生儿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以及2008年国家确定扩大免疫规划,使用14种疫苗预防15种相关传染病,经历了以普及儿童预防接种为主的“计划免疫”阶段,到现在科学规划控制相关疾病为目的的“免疫规划”时期[1]。嘉定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免疫预防工作,回顾三十年发展历史,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不足,对推动嘉定区新一轮公共卫生发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1 我区免疫预防工作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至今,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大体经过了4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中期,是我区免疫预防工作得到初步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免疫预防工作以突击性预防接种为主。1950年全区开展全民普种牛痘运动,居民免费接种牛痘26万余名,占全区应接种人口的98.00%以上,1951年起天花绝迹;1955年试用白喉类毒素疫苗接种,白喉发病率显著下降,1959年全年共发病31例,发病率仅为10.34/10万,1966年改用百白破混合疫苗,1968年后无白喉病例发生;1965年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1966年使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通过大规模的普及接种,白喉、百日咳、麻疹和脊髓灰质炎4种建国初期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主要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免疫预防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第二阶段 从7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后期,即扩大计划免疫阶段,是我区计划免疫全面发展的阶段。1978年我国参与了世界卫生组织于1974年发起 的扩大免疫规划活动,开始正式实施计划免疫,嘉定区积极参与全国EPI(扩大免疫规划)活动[2]。EPI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要扩大预防接种的目标人群,提高接种率;二是要逐步推广使用安全、有效的新疫苗,扩大疫苗使用的种类。加强了计划免疫在组织建设、冷链建设、目标管理和规划实施等方面的工作。1979年制订《嘉定县计划免疫实施细则(草案)》,运用“四苗”预防“六病”。建立预防接种门诊制度,在卫生院或村卫生室开设按周或按月接种的门诊,使免疫接种程序化、规范化。1983年,全区适龄儿童的“四苗”接种率达97.80%以上,一岁半内儿童的“四苗”覆盖率为89.93%。1987年,一足岁儿童“四苗”覆盖率为92.86%,免疫成功指标和疾病控制的效果等都达到了卫生部的考核指标。
第三阶段 从9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后期,是以消灭和控制计划免疫相应传染病,进一步扩大免疫预防服务范围为主要目标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全区计划免疫建设和扩大儿童计划免疫服务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的时期。是以消灭脊髓灰质炎为重点,普及儿童免疫服务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阶段,免疫策略进一步得到调整,实行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应急接种等相结合的免疫策略,免疫服务内容不断扩大,1992年将乙肝疫苗纳入管理,并开展了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疫苗的接种工作,接种率进一步提高,在1988年、1990年和1995年先后达到了以省为单位、以县为单位和以乡为单位的儿童免疫接种率85.00%的目标[3]。
第四阶段 即进入21世纪至今的近十年,是巩固成绩、扩大内容、提高质量,规范预防接种行为,不断加强外来人口管理,提高外来儿童疫苗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