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宝发热,新妈妈处理有门道
每当冬季来临,抵抗力较弱的一岁以下婴儿最常见、最易发生的症状就是发烧。新妈妈没有经验,一看到小宝贝脸红红的、摸到额头烫烫的,就带宝宝急匆匆地赶往医院。其实,这并不一定就正确。面对婴儿发热,新妈妈们应学会分情况处理——
抓住发烧的蛛丝马迹
婴儿不能用语言表达不适,那新妈妈怎么知道他发烧了呢?建议妈妈从以下的蛛丝马迹进行判断:
1.宝宝吸奶时妈妈的乳头有灼热感,或用额角接触宝宝的额头,
或用手触摸宝宝的后脖子,感觉热
度较平时高。
2.宝宝尿量减少,颜色加深。
3.宝宝脸部潮红,或嘴唇干热,伴有哭闹不安。
4.宝宝食欲下降,进食量减少或口渴思饮。
5.宝宝大量流汗、脸色苍白。
6.宝宝呼吸过快、过慢或暂停。
7.宝宝流鼻涕、鼻塞、咳嗽、哭声沙哑。
8.用体温计测量宝宝体温,腋温超过37℃。
测温方法有讲究
常用的测温方法有测腋温、肛温、颈温等几种,测肛温法操作不当可能损伤直肠黏膜,故家庭中较少采用。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测腋温法 将水银柱甩到35℃以下,水银端放于腋窝深处(如果腋下有汗,应先将汗擦干),贴紧皮肤,然后将其屈臂过胸夹紧体温表,持续5~10分钟取出读数。注意:测温时需要父母在旁扶持宝宝手臂,以夹紧体温表。
测颈温法 其准确性与腋温同,缺点是温度上升较慢,测量时间要比肛温长一些。操作要点为擦干颈部汗水,将体温表置于宝宝颈部皱褶处,让宝宝头部稍偏向测体温一侧,以夹紧体温表,持续7分钟即可。注意:应在宝宝安静时进行,并要随时察看体温表有无脱落。
测耳温法 固定宝宝,将宝宝
的耳朵轻轻往下、往后略倾斜。把
耳温枪探测头插入宝宝的耳道里,轻按测温按钮。待通知音后(通常会“哔”一声)取出耳温枪,荧幕显示数字即为所测量的温度。注意:测温前应检查宝宝耳朵内是否有太多耳屎,若有需先清除以免影响测量结果。
首选物理降温法
虽说物理降温法相对安全,但对于婴儿而言仍然需要择优。以枕冰袋为例,因冰袋较硬,且温度过低,婴儿皮肤薄,血液循环较差,容易引起头部皮肤冻伤或压伤;酒精擦浴虽然退烧效果确定,但易诱发过敏。比较起来,以下几种物理退烧法值得推荐:
降低室温法 开窗通风,或借助于空调、风扇,保持室内温度在21~23℃。此法对于宝宝低烧,尤其是室温过高引起的发烧有效。注意:空调、风扇不可直接对着宝宝吹。
喂水法 每隔2小时左右给宝宝喂5~10毫升白开水或白糖水,直到宝宝尿量增加,尿色变清,嘴唇变得湿润时才恢复平时的喝水量。足量补水能促进宝宝排尿、出汗,从而降低体温。
温水浴法 在浴盆里放入32~34℃的温水。将宝宝抱入浴盆中浸泡,或边泡边擦浴,手、脚及背部为主要擦浴部位,各擦浴3~5分钟,以助散热。持续10~20分钟,水凉了要随时加入温水。洗浴后及时擦干,并用一张大毛巾将宝宝
盖好,让其舒适平卧,避免风吹,再喂些温开水。每天2~3次。
温湿敷法 脱掉宝宝衣裤,让其躺在床上,拿一条大毛巾在温水中充分浸湿(水温不超过宝宝当时的体温),再拧成半干半湿状,敷在宝宝皮肤上,等待片刻后再换一块。宝宝脖子以下、身体躯干及手脚等四肢都可以敷,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等大血管分布处为重点部位。每次持续半小时,或宝宝体温降到38.5℃以下即可结束,每天2~3次。
枕冷水袋法 在普通暖水袋内灌入自来水(注意,不是冰袋),外面包好毛巾,枕于宝宝头部下面。
38.5℃以上才需药物降温
婴儿体温调节功能不稳定,以物理退烧为安全,不要随意用药物降温。至于小儿退热片、阿司匹林等则须禁用,以防止青紫、贫血、出血(包括脑出血)等意外发生。不过,当宝宝体温超过38.5℃,物理降温方法无能为力时,在医生指导下酌用药物还是必要的。可供选择的中西药物有以下几种:
对乙酰氨基酚(商品名泰诺林) 它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退烧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了一致认可,降温起效快,不良反应小。其滴剂专为0~3岁的婴幼儿量身定做,宝宝的依从性好。口服剂量按每次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计算,体温持续不降者可每隔6小时服用1次。注意:服用次数过多,有导致肝损伤之虞。
紫雪散 其清热解毒,泻下通便,可使宝宝高烧在短期内得到控制。方法:取紫雪散1支,加入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窝内,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换药1次。
羚羊角散 平肝熄风,清热解毒。方法:取羚羊角散1支,加入清水适量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连续2~3天。
发烧分级护理
一、低烧(体温≤38.5℃)
宝宝照样吃、玩、睡,没有特别不舒服,精神状态良好,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