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建筑史要素.ppt

  1. 1、本文档共2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西方建筑简史 中国古典建筑: 西方著名建筑: 第一章: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常识提要: 一、城市 二、宫殿 ※ 三、坛庙 四、陵墓※ 五、宗教建筑——最具代表性的古建筑中国佛塔的主要类型※ 六、住宅 七、园林 ※ 八、构造、部件及装修 九、其他——中国世界遗产名单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古代的木架构特征:墙倒屋不塌 二、院落式布局 三、有规划的城市 四、山水式园林 五、特有的建筑观 六、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特征 一、中国古代的木构架特征 课前思考? 为什么采用木构架? 为什么现在被新材料取代? 一、木构架体系类型: 1、叠梁式:又称抬梁式,是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构架形式,北方地区的宫殿、坛庙、寺院等大型建筑物多采用这种结构方式。 叠梁式特点:叠梁式由柱、梁、檩、椽组成。柱下设置柱顶石作柱础,上部承梁,梁上托檩排椽。房屋屋面的重量通过椽、檩、梁、柱传到基础。 2、穿斗式:其特点是沿房屋的进深方向按檩数立柱,每柱上架一檩,檩上 布椽,屋面荷载直接由檩传至柱,不用梁。每排柱子靠穿透柱 身的穿枋横向贯穿起来。 一般这种木构架的多用于南方地区民居和较小的建筑物。 总结叠梁式和穿斗式二者的优缺点? 斗拱结构:承重+装饰 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 拱与拱之间垫的木块叫斗,斗上 加拱,拱上加拱,层层叠加,起 到支撑作用。 榫卯结构: 凸出的部分叫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卯。榫和卯咬合,起到连接作用。 二、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特征: 三段式构图——台基、屋身、屋顶 (5)攒尖顶。无正脊,只有垂脊,只应用于面积不大的楼、阁、楼、塔等, 平面多为正多边形及圆形,顶部有宝顶。 根据脊数多少,分三角攒尖顶、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 还有圆角攒尖顶,也就是无垂脊。 攒尖顶多作为景点或景观建筑,如颐和园的郭如亭、丽江黑龙潭公园等。 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 (6)盝顶。是一种较特别的屋顶,屋顶上部为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垂脊上端为横坡,横脊数目与坡数相同,横脊首尾相连,又称圈脊。盝顶在古代大型宫殿建筑中极为少见。 (7)盔顶。顾名思义,就是屋顶像头盔一样屋顶形式。盔顶的顶和脊的上面大部分为凸出的弧形,下面一小部分反向的往外翘起,就像是头盔的下沿。顶部中心有一个宝顶。岳阳楼使用的就是盔顶。 (8)十字脊背顶。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是北京故宫的角楼。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住宅建筑 一、发展历程 旧石器时代——巢居、穴居 石器时代——相对稳定的居民点: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原始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时期——出现城市型、农村型居民点 春秋时期——庭院组成 汉代时期——1、传统庭院式:三合院、“L”形院、“口”字形院、“日”字形院 2、坞壁:中国古代具有围墙的防御建筑 陶城堡 魏晋南北朝——住宅继承传统建筑形式,由若干大型厅堂和庭院组成回廊 隋唐五代时代——宅第大门采用乌头门形式 宋辽金元时代——宋代街巷制代替里坊置 建筑平面布局较为自由 明清时期——北方:北京四合院——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 南方:以封闭式院落为单位,沿纵轴线布置,方向不一定正南正北 二、中国住宅建筑的特点 1、历史悠久,形式随时代变化丰富多样 2、地域结构性强 3、结构是向心的 4、结构类型丰富:木构抬梁式 穿斗与混合式 竹木构干阑式 砖墙承重式 三、中国住宅建筑典型形态 1、北京四合院——北方住宅的代表 布局:京城规制的缩影 南北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反应主次明确

文档评论(0)

70后老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