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种双膦酸盐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的成本—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对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及伊班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选择55例恶性肿瘤并发骨转移患者,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症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帕米膦酸二钠组19例,唑来膦酸组18例,伊班膦酸组18例,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疗程后评价各组的止痛效果,汇总治疗成本,运用药物经济学原理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三组治疗方案止痛疗效的总体有效率分别为63.16%、72.22%及83.33%,其任意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米膦酸二钠组、唑来膦酸组及伊班膦酸组的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22.80±0.23)、(44.31±0.25)和(65.28±0.34)。以帕米膦酸二钠组(最低成本)为参照,唑来膦酸组及伊班膦酸组与之对比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分别为(194.26±0.41)及(198.31±0.36)。结论:三种方案的总体止痛疗效无差异性,以帕米膦酸二钠最为经济,但从肿瘤综合治疗及疗效考虑,推荐唑来膦酸方案。
【关键词】 骨转移骨痛; 帕米膦酸二钠; 唑来膦酸; 伊班膦酸; 成本-效果分析
骨转移癌是恶性肿瘤常见的晚期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并发骨转移几率较大的肿瘤为前列腺癌、肺癌及乳腺癌等。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溶骨性骨破坏、甚至病理性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目前,针对骨转移相关骨痛的药物治疗主要以双膦酸盐类为主,但随着此类药品的不断更新换代,导致同类药物的疗效和价格参差不齐。本文就骨转移骨痛的治疗,探讨帕米膦酸二钠、唑来膦酸和伊班膦酸的疗效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以衡量各种治疗方法的性价比。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选择对患者更加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2月-2012年12月本院肿瘤科收治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并发骨转移,并有相关骨痛症状,无病理性骨折。其肿瘤定性诊断均由病理学结果确定,骨转移诊断均有影像学客观结果支持。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帕米膦酸二钠组19例,男10例,女9例,中位年龄61岁(45~70岁)。原发病:肺癌14例,乳腺癌2例,结直肠癌2例,前列腺癌1例;唑来膦酸组18例,男8例,女10例,中位年龄58岁(47~75岁)。原发病:肺癌12例,乳腺癌3例,胰腺癌1例,结直肠癌1例,胃癌1例;伊班膦酸组18例,男11例,女7例,中位年龄63岁(50~73岁)。原发病:肺癌11例,结直肠癌3例,乳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食管癌1例。所有患者分期均为IV期,且近2个月内未接受放化疗等抗肿瘤治疗。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检验结果均未见明显异常。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原发病、疼痛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帕米膦酸二钠组:帕米膦酸二钠注射液(浙江奥托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4 h以上),1次/4 w;唑来膦酸组:唑来膦酸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大于15 min),1次/4 w;伊班膦酸组:伊班膦酸钠注射液(河北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中心)4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2 h以上),1次/4 w。以上治疗均为每4周1疗程,治疗2疗程后评价疗效。
1.3 疗效评价 完全缓解(CR):完全无痛;部分缓解(PR):疼痛明显减轻,睡眠基本不受影响,能正常生活;轻微缓解(MR):疼痛较前减轻,但仍明显,睡眠受干扰;无效(NR):疼痛无减轻[2]。总有效率:(CR+PR+MR)/患者总数×100%。
1.4 成本构成 为便于计算,本研究只核算直接成本,而直接成本构成中除双磷酸盐类药物的费用存在差别外,其他费用均相同。因此,本研究将每位患者2次治疗双磷酸盐药物总费用视为直接成本(C)。
1.5 成本-效果分析 成本-效果比(C/E)表示单位效果所需要的净成本,目的在于通过分析,寻求达到某一治疗效果时成本最低的治疗方案[3]。不同方案之间进行比较分析,有的治疗方案成本高,疗效好,但每增加一个单位的疗效,所需追加的经济代价自然较大。即所谓的增量成本-效果比(△C/△E),将三种或以上治疗方案按成本由低到高的顺序排序,以最低成本的方案为参照,其他方案与之相比较所增加的成本(△C)和增加的效果(△E)的比值即为增量成本效果比(△C/△E)。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