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诗两首——雨巷
编写人:栗军 曹珍敏 审稿人:张甫春 编号: 使用日期: 预学案
【预习目标】
1、了解戴望舒及其写作背景。
2、了解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的特点。
【预习过程】
戴望舒及其写作背景
1、戴望舒(1905.3.5—1950.2.28)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原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思等,被称为“雨巷诗人”,叶圣陶评价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浙江杭县人,祖籍南京。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戴望舒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1928年发表《雨巷》并与施蛰存、杜衡、冯雪峰创办《文学工场》。1929年4月,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这本诗集也是戴望舒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
1923年入上海大学中国文学系,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并于翌年就读于该校法科。此时戴望舒在文学爱好上接近法国象征派诗歌,如魏尔伦等人作品,这对于以后他的诗歌创作起了重大影响。1926年春,开始在与施蛰存合编的《璎璐》旬刊上发表诗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曾因参与革命宣传工作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避离上海,至江苏松江。后到北京,结识冯雪峰、李霁野等人,并在《莽原》上发表诗作。1928年回上海,此后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和编译工作,开创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里程。
基础积累
1. 重点字
彷徨( ) 寂寥( ) 惆怅( ) 凄婉( ) 颓圮( )
2. 词语解释
彷徨:
寂寥:
彳亍:
惆怅:
凄清:
凄婉:
颓圮:
【素材运用】
追求路上,永不言弃
“雨巷诗人”戴望舒身处白色恐怖的年代,虽然在革命失败的痛苦中煎熬着,但仍不放弃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希望有一种美好的理想出现在自己的面前。理想与信念是人生路上的指南针。人类追求不外乎两种:一种是追求世俗的价值,如追逐金钱、权力、财富、名誉和地位;另一种是追求理想和信念等超越性价值。在这方精神的家园中,穷则独善其身,可以青灯黄卷、夜雨打窗、办事寂寥、一世穷愁,但一生都在进行德行修养,精神超越;达则兼济天下,可以将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个人不能没有理想与信念。我们中学生在成长的路上,势必经历挫折磨难,经历忧伤烦恼,但一定要有一颗勇敢的心、追求的心。
【运用角度】“追求”“理想”“信念”“人与路”
《雨巷》探究案一
编写人:栗军 曹珍敏 审稿人:张甫春 编号: 使用日期:
【探究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层次结构。
2、分析诗中的意象。
【合作探究】
1、初读课文,你们感觉到了什么?这首诗美吗?并谈谈感受。
2、总体梳理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的层次。
3、朗读诗歌,找出文中运用了哪些诗歌意象?你认为哪些意象写的最好?为什么?
《雨巷》训练案一
编写人:栗军 曹珍敏 审稿人:张甫春 编号: 使用日期:
一、基础掌握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
A.倩影(qiàn) 青荇(xìng) 栉风沐雨(jié) 呕心沥血(ǒu)
B.漫溯(suò) 笙箫(shēng) 桀骜不驯(jié) 从容不迫(cóng)
C.彳亍(chì chù)颓圮(sǐ) 无济于事(jì) 载歌载舞(zài)
D.长篙(gāo)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