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乙醇
⑴ 分子结构
化学式:C2H6O 结构式:略 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⑵ 化学性质
① 与Na反应(置换反应或取代反应)
2CH3CH2OH +2Na →2CH3CH2ONa + H2↑ (乙醇钠,具有强碱性)
钠分别与水、乙醇反应的比较
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钠与乙醇的反应实验 钠的现象 声的现象 有“啧啧”的声音 无任何声音 气的现象 观察不到气体的现象 有无色、无味气体生成,作爆鸣实验时有爆鸣声 实验结论 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低。钠与水剧烈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大,反应生成氢气。2Na + 2H2O == 2NaOH +H2↑水分子中氢原子相对较活波 钠的密度大于乙醇的密度。钠与乙醇缓慢反应生成氢气。2Na + 2C2H5OH→ 2C2H5ONa + H2↑乙醇分子里羟基氢原子相对不活泼 反应实质 ② 氧化反应
Ⅰ 燃烧
Ⅱ 催化氧化 O2 + 2CH3CH2OH → 2CH3CHO + 2H2O 乙醛
Cu +1/2 O2 = CuO CuO + CH3CH2OH →Cu+CH3CHO+H2O
—CHO 醛基
③ 消去反应
醇分子结构:与—OH相连的碳必须有相邻的碳原子,且此相邻的碳原子上还必须连有氢原子时,才能发生消去反应。反应条件:浓H2SO4,加热 。
即:如: 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乙醇的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95% 无水酒精:99.5% 医用酒精:75% 啤酒:3%—4%
白酒:高度:45%—70% 低度:30%—44% 红酒(黄酒):10% 左右
7. 乙酸
羟基与氢氧根的区别
名称
区别 羟基 氢氧根 电子式 电性 不显电性 显负电性 稳定程度 不稳定 较稳定 存在 不能独立存在,与其他基相结合在一起 能独立存在 ⑵ 物理性质
16.6℃)时会变成冰状晶体,所以无水乙酸又叫冰醋酸。乙酸的沸点是117.9℃。
⑶ 化学性质
① 酸性O-H键)
CH3COOHCH3COO— + H+H+,而具有一定的酸性)
ⅰ向紫色石蕊试液中滴入乙酸溶液 ⅱ往镁粉中加入乙酸溶液
ⅲ 向CuO中加入乙酸溶液 ⅳ 向Cu(OH)2悬浊液中加入乙酸溶液
ⅴ 向Na2CO3粉末中加入乙酸溶液
酸性强弱比较:乙酸>碳酸;用醋可除去水壶内壁上的水垢:
2CH3COOH + CaCO3 = (CH3COO)2Ca + CO2↑+ H2O
2CH3COOH + Mg(OH)2 = (CH3COO)2Mg + 2H2O
② 酯化反应C-OH键)
酯化反应: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做酯化反应 (属于取代反应)。
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 酯+水,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8. 酯
⑴ 结构式: (其中两个烃基R和R,H)
⑵ 物理性质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⑶ 酯的水解 CH3COOCH2CH3 + NaOH → CH3COONa + CH3CH2OH
酯化反应与水解反应的比较:
酯化 水解 反应关系 RCOOH+ROHRCOOR+H2O 催化剂 浓硫酸 稀硫酸或NaOH溶液 催化剂的
其它作用 吸水,提高CH3COOH和C2H5OH的转化率 NaOH中和酯水解生成的CH3COOH,提高酯的水解率 加热方式 直接加热 热水浴加热 反应类型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9. 油脂: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称为油脂。
⑴ 生成:
⑵ 水解
⑶ 分类: 油(液态):植物油一般呈液态,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脂肪(固态):动物油一般呈固态,高级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酯和油脂的比较
酯 油脂 油 脂 组成 有机酸或无机酸与醇类反应的生成物 高级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 高级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 状态 常温下呈液态或固态 常温下呈液态 常温下呈固态 存在 花草或动植物体内 油料作物的籽粒中 动物脂肪中 实例 CH3COOC2H5 (C17H33C00)2C3H5 (C17H35COO)3C3H5 联系 油和脂统称油脂,均属于酯类,含相同的酯基 10. 糖类
㈠ 葡萄糖(果糖)
⑴ 分子结构
分子式:C6H12O6 (180) 结构简式:CH2OH(CHOH)4CHO 结构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8中财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中山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人大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北科大法硕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华东政法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华南师大法硕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南开大学经济学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18华南理工大学法硕考研参考书与就业.doc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四+人地协调观+课件.pptx
- 2025年广西中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三+综合思维+课件.pptx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4讲+天气与气候.pptx
- 第5讲+世界的居民课件+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商务星球版).pptx
- 冀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单元 熟悉的数与加减法 1.1.6 认识1-9 第6课时 合与分.ppt
- 2025年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坚持宪法至上.pptx
- 2025年河北省中考一轮道德与法治复习课件:崇尚法治精神.pptx
- 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课件-2025年吉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复习.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娄底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原卷版).doc
- 2025年中考地理一轮教材梳理:第10讲+中国的疆域与人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