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 流淌千年的天籁之音.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大歌 流淌千年的天籁之音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誓诟耻。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当年的《越人歌》,相传便是侗族先民的民歌。   这个“饭养身,歌养心”的民族,先前并没有自己的文字,靠着口传心授的大歌,将自身的民族历史、文化认知、生活常识、伦理道德等一代代传承下来。如今,侗族大歌已为更多人所熟知,并于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范畴。   清新如水民乐声声   侗族是生活在我国西南黔、桂地区的少数民族,据说是古越人的后裔。鼓楼、大歌、风雨桥是侗族人的三宝。侗歌分为情歌、琵琶歌、蝉歌、采堂歌、拦路歌、敬酒歌、祭祖歌、劳动歌、叙事歌、大歌等多种歌类,其中以侗族大歌最为著名。   侗族大歌是侗族民歌中最著名的一种歌调,主要流行于南侗(贵州省黎平、榕江、从江一带)方言区。   大歌——侗语称“嘎老”,“嘎”就是歌,“老”具有宏大和古老的意思。侗族大歌最少要三人成歌,多则几十、上百甚至上千人同声演唱,场面非常宏大。侗族大歌以众低独高的复调式多声部合唱为主要演唱方式,领唱(独唱)与众唱相结合。主旋律的低声部是众唱的,声音大;而高声部由1-3个歌手在低声部旋律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即兴变唱,但有时高声部也可为主旋律。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是侗族大歌的主要特点。   侗族大歌按其演唱方式及民间习惯又可分为四类:即嘎听、嘎嘛、嘎想、嘎吉。嘎听又称声音大歌,旋律迭宕,声音优美,模拟自然之声、鸟叫虫鸣都惟妙惟肖;嘎嘛又名柔声大歌,一般以抒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柔媚多情;嘎想称伦理大歌,以劝教戒世为主,曲调平缓,注重歌词,是传承侗家伦理的主要手段;嘎吉为叙事大歌,多以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展开为主要内容,歌词一般较长,以单人领唱,众人集体低音相衬为主要表现方式,音乐旋律舒缓、低沉而忧伤。   侗歌讲究押韵,曲调优美,歌词多采用比兴手法,意蕴深刻。若干句构成一段,若干段组成一首。每首歌开始有一个独立性段落,称为序歌,中间部分由若干句组成,然后有一个尾声部分,形成首尾呼应的结构。   侗族大歌的形成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侗人自称)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可见,大歌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   据资料可查,著名音乐家郑律成是发现侗族大歌的第一人。1956年下乡之时偶然发现了侗族大歌,认为其“打破了资产阶级音乐家和学者的谎言,填补了中国无和声的历史空白。大为吃惊并四处疾呼,引起重视(另有说法是侗族大歌最早在抗战时期被历史教师肖家驹发现)。1959年10月,黎平县侗族民间合唱团组织强大阵容进京演出,引起强烈的反响。郑律成的发现引起了法国著名音乐学家路易斯·当德莱尔的关注。1985年,路易斯·当德莱尔终于如愿以偿地来到侗乡考察侗族大歌,最后决定邀请侗族歌班前往法国参加1986年的巴黎国际艺术节。1986年,九位地道的侗族姑娘组成的侗族大歌合唱团在法国巴黎金秋艺术节上首次亮相,获得巨大成功,被誉为“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此后,隐藏在大山深处的艺术不断地走向全国和国际舞台。2009年,侗族大歌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用歌声传承的民族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在评价侗族大歌时说道:侗族大歌是“一个民族的声音,一种人类的文化”。   民间曾有传说,侗族人不会唱歌,天上人会唱歌,侗族人就派人去天上找歌,把歌找来以后,侗家才有了欢乐。可以说,歌是天赐给侗族人的文化瑰宝。侗族小孩从会讲话时就开始唱歌,从小唱到大,小时候唱儿歌,年轻时唱情歌,年纪大了唱故事、劝世歌。   侗族大歌至少为3人起唱,在当地通常采用歌班的形式,歌班的成员一般按姓别分成男班和女班,最小的只有5、6岁,最大的20多岁。歌班的成员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年纪大或成家者要退出,并充实年龄较小的成员。歌班的每一位成员都要进行严格的训练,由于侗族大歌是领唱与众唱相结合,所以歌班中要选拔出领唱和唱高声部的歌手。   侗族人以歌替书,学歌就相当于学文化。侗族人了通过创世纪史诗、英雄史诗等了解自己的历史。据侗族歌师讲,有的史诗,能唱7天7夜。作为文明传承者的歌师被侗族社会公认为最有文化的人,也最受到尊重。一位侗族歌师通常能唱上百首歌曲,教授侗歌也并没有报酬,但却是一份倍感骄傲和责任的事业。   侗族有着集体作客的习惯。“外嘿”就是集体出动到另一寨子做客。这时,主寨会用一种非常有趣的方式迎接客人,即在客方歌队进入主方的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