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传i播概论.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什么是传播 l? 传播的定义是什么? ??? 所谓“传播”,即人类(自身及相互之间)传受(传送和接受)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传播的定义迄今为止有很多种,如共享说、交流说、影响(劝服)说、符号(信息)说。 l? 传播的类型有哪些?(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自我传播] 自我传播是传者和受者同一、是主我和宾我之间的对话,包括出声和不出声的全部心理活动,是以思考为中心的内向型自我传播,它构成了一切外向型传播的前提和基础。 [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传播活动,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把社会“黏合”的粘合剂。 [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 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 l? 什么是人际传播? 人际传播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也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l? 什么是组织传播? 组织传播指的是组织所从事的信息活动,包括组织内传播和组织外传播。(《传播学教程》,郭庆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二章 传播学的沿革 l? 传播研究与传播学的区别是什么? [传播学研究] 广义地说,凡是对传播现象的关注和探索,都可以称作“传播研究”。 [传播学] 研究“传播”的学问。 [联系和区别] 广义的传播学研究中,包含两部分:一是比较不成熟的部分(非传播学),一是比较成熟的部分(传播学)。 l? 传播学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主观方面:人类的认识能力空前提高。 客观方面:传播的作用和影响极端凸现。 l? 传播学的五位奠基人及其生平(拉斯韦尔、卢因、拉扎斯费尔徳、霍夫兰、施拉姆) 不做重点要求…… l? 传播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研究,传播的技巧和效果研究,传播与群体、社会关系研究,方法研究,综合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到深化;传播研究领域扩大化、研究取向多样化的显著态势。(例如传播制度研究、发展传播研究、媒介功能研究、受众研究、大众文化研究等,近年来尤为热门的两大课题是国际传播研究和信息化社会研究)。 20世纪60年代以来,以欧洲学者为主力的“批判学派”异军突起,开创了传播学研究的新局面。“批判”在于注重从宏观上研究传播和社会制度、政治经济结构的关系,对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政府和传媒持严厉的批判态度。但批判学派也有不足,往往走向另一个极端。 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认为,如果将两者的长处结合起来必能够使传播学有一个飞跃的进步。 l? 中国传播学的特色与发展 [特色] 第一,以中国的传播实际为材料;第二,能切实为中国的传播事业服务;第三,能创造出新颖、独到的学术观点和理论架构,从而为世界传播学的理论宝库增添新的财富。 [发展] 传播学在中国(内地)的发展情况—— n? 20世纪50年代传播学传入中国,1957年复旦大学新闻系创办《新闻学译丛》首次刊登介绍了“群众思想交通(大众传播)”; n?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后传播学“重新(正式)”发展,随后20年一直处于初级阶段,但也取得相当显著的成绩——著译、会议、教学、应用。 n? 目前我国的传播学研究已经具备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拥有了一支潜力可观的研究队伍。只要我们继续努力,认真借鉴外国经验同时面向本国实际,不断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大有作为(最后这段废话作为参考……)。 第三章 传播的结构与功能 l? 传播的三要素(不作重点要求……) l? 传统的线性模式(拉斯韦尔的5W模式和申农-韦弗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主要特点] n? 第一次比较详细、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全面的理论构架,从而使传播学的最终确立成为可能。 n? 但是其具有直线性和孤立性,传播被表述为一种直线型、单向型的过程,丝毫不涉及传播过程和社会过程的联系。 [申农-韦弗模式] [主要特点] 申农-韦弗模式多少注意到了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但它也没有从根本上克服线性模式的局限性,忽视反馈和社会过程对传播过程的制约 l? 控制论模式(德弗勒的控制论模式和奥斯古德-施拉姆的控制论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l? 社会系统模式(赖利夫妇社会控制模式和马莱茨克大众传播过程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从线性模式到控制论模式完成了传播结构认识史上的两次飞跃,基本解决了传播的要素(内部结构)问题,社会系统模式的完成是传播结构认识的第三次飞跃,解决了传播的条(外部结构)问题 ?[赖利夫妇的社会控制模式](图略) “基本群体”、“更大的社会结构”、“社会总系统”、“参照群体”的构建—— [基本群体] (初级群众、首属群体)指家庭、邻里、亲

文档评论(0)

518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