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doc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古琴音乐——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五 篇一:音乐鉴赏之古琴 音乐鉴赏之古琴 古琴,在古时文人心中,被视为高雅的代表,琴音悠远,高山流水知音流传至今。古琴造型质朴,音色婉转穿透力强,它不仅是中国古老乐器中的精华,其本身也是完美的艺术品。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 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古琴,真正的意义不在于技巧和感人,而在于心境和自然,天人合一是一个弹琴者最终的归宿。古琴的声音它与其他乐器不同,它更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因此,我觉得每一个善于谈古琴的人,必然是一个心思细腻,多愁善感的人吧。只有一个内心情感丰富的演奏者,才能演奏出如此乐章,每一个音符都是心灵的写照。古有伯牙断琴之典故,不正是以琴会友,以乐传声的经典例子吗? 我喜欢古琴,正是因为它不是为了外现自己的才华而演奏,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情写照。它很纯洁,少了许多利益熏心的世俗,多了一份遗世独立的飘然。我觉得我是一个比较避世的人,看不惯 社会上的你争我斗。我多么希望我也可以觅得一方世外桃源,自由自在地过自己想过的生活。没有勾心斗角,没有纸醉金迷,不需要苟延馋喘,为了生活看别人脸色过日子。我也常常在想我们活着为了什么?不断工作为了什么?为了有一套自己的房子,辛辛苦苦在外奔波,牺牲与亲人相处的时间来换得一座空落落的房子,值得吗?我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我很向往古代人的生活,自给自足,自娱自乐,弹弹琴,看看书,也许生活清贫,但至少内心实在。 我是一个习惯安静的人,喜欢淡淡的忧伤,与这个世界仿佛格格不入。作为一个孤独的倾听者,我喜欢静静地感受韵律流淌。也许我无法听懂它真正要表达的意思,但是这并不妨碍我对它的热爱,因为我觉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感觉。悲伤时,它会陪着你一起悲伤;孤单时,它会永远伴随在你左右,仿佛在诉说着它的不离不弃。也许,只有在古琴的音符中能让我找到一丝感情的寄托吧! 人说古琴的知音总是可遇不可求,我不会琴,所以我这个俗人只能用听古琴的方式来聊以自慰了。音乐也许是在这个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正因为如此,才可能让我们与古人进行心灵的沟通与思维的碰撞。因为古琴的存在,让我无形中多了一个永久相随的朋友,共同分享忧伤和快乐。 篇二:古琴的音乐美学 古琴的音乐美学 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传统琴曲主要用五声音阶,即五正音,这可说是儒家中和雅正思想在音乐上的落实,而琴乐清虚淡静的风格和意境则主要为道家思想的反映。 古琴由于其乐器的形制、音色、乐曲题材、内涵、结构等因素,其音乐风格是倾向静态的、简单的、含蓄的、古淡的、阴柔的、抒情的、典雅的美。很多人於第一次听琴乐时甚至觉得这件乐器是无声的。古人亦说古琴“难学、易忘、不中听”,“琴到无人听时工”。“不中听”、“无人听”,其实正因为古琴音乐风格属於淡静、虚静、深静、幽静、恬静等等静态的美。这也是为什麽古琴最适宜於夜阑人静时弹奏,因为这样的环境才能与琴乐的风格和它所追求的意境配合。整个古琴音乐艺术被称为琴道确实有其道理,因为对古琴的欣赏和认识不能只单一地从其音乐曲调去理解,而是综合地从多方面作为知识份子的精神反映去理解。这一切则表现在对题材的选择、意境的追求、道德的规范等各方面代表著琴乐的理想风格和审美标准上。 中国乐器中很少像古琴那样具备一套完整的弹奏风格审美准则。古琴音乐的美学,早在六朝麴瞻提出对散音、泛音及按音音色的要求时已初步形成。而唐末五代之际的刘藉更在《琴议篇》)中提出了“美而不艳、哀而不伤、质而能文、辨而不诈、温润调畅、清迥幽奇、忝韵曲折、立声孤秀”作为琴德的标准。其实,论述古琴演奏风格的文章,历代均有点滴。有些见於琴文、专集的琴书、琴谱中,亦有些散见於零星的诗文中。而较有系统和条理地阐述古琴演奏风格的审美经验结晶和审美准则判断的琴论文章,则以明代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和明代徐上瀛的《溪山琴况》为较完整和重要。 冷谦字起敬,号龙阳子,钱塘人。曾参与制订雅乐,并著有《太古遗音》一书。他的《冷仙琴声十六法》见於明代项元汴的《蕉窗九录》。 冷谦的琴声十六法实际上乃提出了十六个审美范畴,企图为琴乐的审美与表演作一归纳和依据。十六法分别为: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澹、中、和、疾、徐。在每一个美学范畴之下,冷谦更详细地论述它的内涵和外延,企图从不同的本质与

文档评论(0)

raojun0000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