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社会经济调查.doc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篇一:农村社会经济情况调研报告 农村社会和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XX村主任助理 XXX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根据十七大报告的重大战略部署,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县委提出的特色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城乡一体化,我利用社会调查期间,问计于群众,了解群众的愿望,倾听群众的呼声,重点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听取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XX村位于腾板公路沿线镇政府西北方向,距腾冲县城43公里,距镇政府14公里,座落呈三角形,主要居住汉、回两种民族,辖有杜家寨、黄牛山、金孙、下XX和上XX五个自然村,共分成11个村民小组,现有村民537户,总人口2490人,党员有82名。耕地3798亩(其中水田2231亩,旱地1567亩),是一个比较偏僻落后的行政村。整个村地形复杂居住比较分散,村主路全长13公里,9公里基本建成沙石路面,另有4公里尚未完善,大部分小组道路尚未硬化、田间道路尚未建设,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锡矿业和种植业。拥有两所完小、两个卫生室,但基础条件较差,根据村情两所完小和卫生室有待合并。 二、经济状况 1、经济结构。XX村主导产业为农业,主要种植水稻、玉米和烤烟。2009年为贯彻县委提出的“323”战略,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提出的“种好两棵树、提升一片叶”的发展思路,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种植经济林泡核桃3947亩(其中连片2506亩,零星1441亩)。2009年种植业销售收入达到124万元。目前全村有锡矿企业1厂6车间,特色养殖户2户(豪猪、兔子),村计划发展红花油茶1610亩、加速发展、实施蔬菜订单农业。 2、农村经济情况。2009年底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了122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442万元,占36%;畜牧业收入305万元,占24.8%;渔业收入2万元,占0.2%;林业收入20万元,占1.6%;二、三产业收入359万元,占29.2%;工资收入100万元,占8.1%;农民人均纯收入3843元。 3、影响农民增收的几个因素。一是农业种植成本高。尽管农民负担有所下降,粮食价格有所上涨,但基本被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上涨因素所抵消,农民种地的实际收益没有明显提高。二是缺乏技术和市场信息。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新品种覆盖率低。三是剩余劳动力。没有经过相应技能培训,层次较低,收入不稳定,劳动报酬无保障。四是农民自身素质的问题。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使得农业新技术的应用,新品种的推广受到限制。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XX村农业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无产后加工处理,产品以自产自销为主,组织化程度较低。农田灌溉沟渠严重老化破损,水资源浪费严重,大部分田间道路尚未完善、小组道路尚未硬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部分农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清洁能源使用户还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该村的土地较为分散有的成梯田状,致使输水渠道过长,势必增加用水量,难以开展较大规模的农业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全面展开。 2、村民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较大,村民各自为阵,缺乏龙头企业、经济带头人和专业合作组织,村里缺乏第三产业,村财收入低,不能满足村民公共设施建设需求。一些村民对中央的支农惠农政策不了解,缺少就业机会,缺乏种植技术,信息闭塞,增收的渠道相对狭窄,家庭生活负担较重,导致收入偏低。 3、农村基础建设有待完善。截止2009年底村440户通自来水,97户饮用井水,537户通电,437户通有线电视。 缺乏必要的垃圾收集体系,人畜混居,影响村民居住环境卫生,严重威胁着群众的安全。医疗条件相对较差,弱势群体保障体系尚未完善,科技文化投入不足,缺乏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和体育活动。 4、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不强。当前,绝大多数农民的素质不容乐观。突出表现在: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受教育程度相对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打工则只能卖苦力打粗放工,严重地制约了农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 5、基层组织建设相对薄弱。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难以适应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意识不强。多数农村党员、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