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大问题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大问题研究 篇一:《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 《小学数学疑难问题研究》 第一章 有关“数与代数”的疑难问题 第一节 数的认识与大小比较 A1—1 自然数在现代数学中的定义与在小学数学课本中的说明有什么不同? 【自然数】 “数”(shù)起源于数(shǔ),一个、一个地数东西。由此而产生的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 一,二,三,?? 就叫自然数。零表示没有东西可数,零也是一个自然数。“一”是自然数的单位。任何一个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 【自然数的产生】 自然数概念的产生,经过了漫长的岁月。首先,产生的是“有”、“无”的概念。原始人在打猎、捕鱼或采集果实时,对于猎物或果实的有、无是最为关心的。然后,“有”的概念进一步分化为“多”和“少”。为了比较多少而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时,必然会遇到“同样多”的物体集合(即等价集合)。等价集合被归入一类,并且从中选出一个大家熟悉的集合来表示这类集合的共同性质。其实质就是用具体的集合形象地表示数目的多少。例如,用一个人的耳朵的集合作为一类等价集合的代表。逐渐地,这类等价集合被称为“耳”。最后,脱离具体的事物集合,用专门术语表示一类等价集合的共同性质。于是,“耳”就演化为“二”。自然数“二”的概念就这样产生了。(图1—1) 图1—1 表示自然数的名词,许多都是从常见的实物演变而来的。如藏文“二”有“翼”的意思,梵文的“五” 与波斯语的“手”相近。南美洲有些地方干脆把“五”叫做“手”,“六”叫做“手一”,“七”叫做“手二”等等。这些事实都说明自然数的概念来源于实践。 【弗莱格—罗素的自然数定义】 1884年,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弗莱格(F.L.G.Frege 1848—1925)在他的著作《算术基础》中,最先给出了自然数的定义。但这个成果当时少为人知。直至1902年,英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罗素(B.A.W.Russell 1872—1970)重新给出这个定义。在他们作出的被后人称之为“弗莱格—罗素的自然数定义”中,将每一个自然数定义为“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所有的有限集组成的集。” 能和有限集A建立一一对应的(即和A等价的)所有集组成的集称为“集A的基数”。记为A。即 A={B│B~A} 其中,~表示集的等价关系。为了使自然数的这个定义通俗易懂,有些用于教师教育的《小学数学基础理论》教科书将每一个自然数定义为“可以建立一一对应的一类有限集的共同性质”。以往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教学“5的认识”时,首先引导小学生观察画面上的五位解放军、五匹马、五支枪,以及五根小棒、五粒算珠、五颗五角星等不同的物体集合。然后,引导小学生寻求这些物体集合的共同点:“它们都是五个”。“五”就是这些物体集合的共同性质。从而初步形成自然数“五”的概念。可见,小学生对自然数的基数意义的 认识,和弗莱格-罗素的自然数定义实质上是一致的。 【皮亚诺公理】 为了建立自然数的公理化体系,意大利数学家和逻辑学家G.皮亚诺(G .Peano 1858—1932)在1891年给出了关于自然数的五条公理: 0是一个自然数。 0不是任何其它自然数的继数。 每一个自然数a都有一个继数。 如果自然数a与b的继数相等,则a、b也相等。 (数学归纳法公理)如果一个由自然数组成的集合S包含0,并且当S包含某一个自然数a时,它一定也含有a的继数,那么S就包含全体自然数。 皮亚诺的这一公理系统被称之为“皮亚诺公理”,它标志着数学分析算术化运动的终结。 参考书 [1]《中国大百科全书 数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P220;321—322; 461;510。 [2]《中学数学教师手册》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年5月第1版,P1—331。 [3]《逻辑与小学数学教学》金成梁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P19—20。 A1—2 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和“序数意义”有什么不同? 【基数】 当自然数0,1,2,??用来表示有限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时,这样的数叫做“基数”。如“这幢住宅楼是5层楼”这里的“5 ”就是基数。 【序数】 当自然数被用来表示事物的排列次序时,这样的数就叫做“序数”。如“我住在这幢住宅楼的5楼”,这里的“5”就是序数,表示“第5”的意思。 上体育课时排成一列横队“报数”,排头从“1”开始,报到排尾是“35”,那么这个“35”既表示这一队学生共有35人,也表示排尾的学生是第35个。 在一个句子里出现的自然数究竟是基数、还是序数,要根据语言环境(即上下文)来判定。 A1—3 自然数、正整数和整数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正整数】 一个、一个地数东西而产生的、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数1,2,3,??也叫正整数。当我们数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