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洁再战光明顶:割肉疗法能否起效?
商界导读:宝洁陷入危机,是否意味着曾被商学院奉为经典的多品牌战略已经过时?
文丨记者?唐?亮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对全球日化巨头宝洁而言。
曾依靠“多品牌战略”雄踞2008年全球市值第6位的宝洁,此后却陷入连年下滑的尴尬境地。
2016财年第一季度,宝洁销售额同比下滑12%。在最重要的新兴市场中国,玉兰油、SK-II组成的美容阵地,落入欧莱雅、上海家化、相宜本草的围攻;汰渍、碧浪组成的洗涤防线,早已被立白、纳爱斯、蓝月亮等本土品牌击溃;就连由帮宝适、护舒宝组成的80亿元一次性卫生用品堡垒,面对花王、尤妮佳、恒安的猛攻,业已相持困苦。
局势已不能再坏,2015年11月1日,大卫·泰勒接替元老雷富礼出任宝洁新的CEO;而在6年前,麦睿博也正是接过了雷富礼的权杖,宣布了向新兴市场进军的蓝图。
时光荏苒,英雄迟暮,豪情万丈的宝洁缘何遭遇四面楚歌?
“推塔”玉兰油
宝洁早已不是当年的宝洁。
宝洁刚入中国时,海飞丝、玉兰油等品牌按照中国的人均收入皆为“轻奢品”。2000~2005年,宝洁的老对手联合利华以奥妙洗衣粉、夏士莲洗发露为排头兵,突然祭出“腰斩价格战”。为保市场霸主地位,雷富礼治下的宝洁以汰渍、飘柔更为疯狂的低价策略迎战,并逐渐扩张到全线在华品牌。
此役过后,宝洁稳住江山,却失去“塔尖”,除SK-II等少量品牌尽落入大众市场。
2009年,麦睿博接班雷富礼。面对中国正在崛起的中产阶级,麦睿博觉察到押宝大众化的不利,尤其是玉兰油,已被中国年轻一代视为“妈妈喜欢用的低端品牌”。所以,麦睿博很快就批准推出了玉兰油多款昂贵的高端品类,辅以当时被“铬钕门”负面缠身的SK-II,试图以美容领域为突破口重返高端市场,再造“塔尖”。
宝洁求变,却无异于向盘踞高端美容的欧莱雅宣战。法国人很快做出回应。
欧莱雅第一招,密集品牌轰炸。欧莱雅在很短的时间内集结了郝莲娜、兰蔻、欧碧泉、植村秀、阿玛尼五大高端品牌,围攻玉兰油与SK-II,统治了商场大半河山;第二招,密集品类轰炸。欧莱雅两年内向商场渠道灌入了数百个品类,完全淹没了玉兰油与SK-II单薄的阵容。第三招,抢先推广会员制,不断更新优惠政策,置反应迟钝的玉兰油于尴尬境地。
显然,欧莱雅动用了宝洁在洗护发领域的拿手戏:多品牌战略,而且研发效率更快,市场反应更灵敏,宝洁竟吃了暗亏。
商场渠道虽力有不逮,宝洁仍另辟蹊径,2010年玉兰油挺进专卖店渠道,大肆招商。而且,为迅速扩张,打欧莱雅一个措手不及,宝洁向专卖店渠道开放了其王牌的洗护发品牌。
可是如今看来,玉兰油仓促突进专卖店渠道是一步臭棋。
2010年6月,欧莱雅更新了专卖店渠道产品目录,但出阵的并非玉兰油期望对抗的兰蔻等高端品牌,而是欧莱雅+美宝莲+卡尼尔+羽西+小护士一众中低端品牌。
欧莱雅就是要告诉所有人,兰蔻只能匹配高端商场,玉兰油只能在低端门店和“羽西们”玩耍。当时中国各大商场掀起“升级潮”,定位、渠道清晰的兰蔻脱颖而出,成为高端商场“一楼必备”。欧莱雅趁势抢占了最有利的地形,而玉兰油则成为被“嫌弃”的对象。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2012年宝洁在非专柜渠道推出玉兰油花肌悦系列,主打增长最快、也是欧莱雅的软肋面膜品类。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是,宝洁弃用了代言人林志玲,改换为一名青春靓丽的邻家女孩,并不断在90后喜爱的网络平台上砸下巨额广告。
宝洁此举,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扭转玉兰油的老迈形象。然而,欧莱雅是不会坐等宝洁起势的——2013年8月,欧莱雅直接宣布卡尼尔撤出中国,同时收购面膜市占率头名的美即面膜。
欧莱雅“鸟枪换炮”,瞬间便堵死了玉兰油的突围路线。
欧睿咨询的数据显示,2013年,欧莱雅在护肤美容领域已经超越宝洁。更让宝洁人痛心的是,为确保玉兰油赢得这场战役,宝洁舍弃在华引进的彩妆品牌Cover Girls,致使欧莱雅旗下欧莱雅+美宝莲轻松斩获中国彩妆市场40%份额。
欧莱雅利用宝洁的战略战胜了宝洁,宝洁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垮塌的“H型”战略
曾经的骄傲,却是如今的掣肘。
宝洁以多品牌战略闻名,即不同细分市场采用不同的品牌。如香皂用舒肤佳,牙膏用佳洁士,洗发水细分为海飞丝、飘柔、潘婷等。意在覆盖尽可能多的市场,实现团战优势。
但是,多品牌战略并不能永葆青春,后期会出现两种症状。
其一是“过胖”,越来越肿。尤其是当宝洁拥有200多个品牌、每个品牌又致力覆盖全球市场的时候,常常会顾此失彼,决策等待漫长。
2009~2011年,欧莱雅大肆推新的同时,本土品牌相宜本草、百雀羚与上海家化旗下佰草集以汉方草本化迅速抢夺市场,宝洁却几乎没有推出任何新品。直到2013年初,宝洁才在中国推出低端的、卖点为海洋补的护肤新品牌海肌源,以及高端的、主打草本植物理念的新品牌东方季道。但此时市场形势已如虎口拔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