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文化人物调查报告.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岭南文化人物调查报告 篇一:阅尽岭南人物感悟岭南文化 阅尽岭南人物感悟岭南文化 在古代,中原文化处于主流文化地位,岭南是南蛮之地,文化处于边缘地位,也就是说中原文化属于强势文化,岭南文化属于弱势文化。可是到了近代,岭南板块中的广东却成为近代革命的策源地,今天的经济地位处于全国领先。岭南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特色越来越鲜明,原因是什么?是因为岭南具有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开放风气。 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大冲击,岭南人除了勇于接受外来的先进思想意识,还积极思考,变革图强,使岭南成为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产生了许多中国近代史上的伟大变革和文化巨人,使岭南成为“近代史上思想家的摇篮”。 孙中山,西方民主火种的引进人之一,他坚持“民有、民治、民享”的共和国宗旨,但他追求的共和国模式以及革命方法和手段没有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局势的改变而不断更新、发展。刚开始他师法美国,钟情于美国民主制度;随后又毅然将目光转往北方,转向胜利的俄国革命。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他选择了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方案——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和发展三民主义,注入反帝反封建的精神。他燃起的辛亥革命的烈火,不仅推翻清王朝,而且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新生民主共和国,将帝王时代带到现今世界,实现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飞跃。开放、灵活、变通的岭南文化思想在中国近现代的历史转折关头起了关键的作用。 张九龄 张九龄出生于官宦世家。少聪慧能文,弱冠参加科举考试获中进士,为秘书省校书郎、右拾遗。又登“道侔伊吕”制科,为左拾遗。他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纠正重内轻外风气;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后因与主政者不合,一度辞官返回家乡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写出了不少留存后世的名诗,并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之诗。有《曲江集》二十卷传世。张九龄的诗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为诗坛前辈张说所激赏。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 梁启超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而且是一位能在退出政治舞台后仍能在学术研究上取得巨大成就的少有人物。辛亥革命前,他在与革命派的论战中发明了一种新文体,介乎于古文和白话文之间,使得士子们和普通百姓都乐于接受。同时,梁启超还是中国第一个在文章中用到“中华民族”一词的人。 在古代,岭南人不仅利用江河、湖泊养殖水产,还懂得充分利用稻田养鱼。据《岭表录异》卷上记载,唐代的岭南新泷等州,开荒造田,聚春雨进山田,“即先买鲩鱼子散于田内,一二年后,鱼儿长大,食草根并尽。既为熟田,又收鱼利,及种稻且无稗草”。精明的岭南人,充分利用时间、空间,以获取更多的食料。近代出现的果基鱼塘、桑基鱼塘,养鱼、种果、种蔗、植桑、养蚕,一举而多得,这是岭南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岭南人为发展养殖业拓展食料来源的创举。可见岭南饮食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岭南富足的物产所提供的食料,而富足的物产则是岭南特有的“天时”、“地利”所造就,是岭南人的智慧与辛劳所创造。打造了影响甚广的岭南影视文化。 一方水土,育一方人。文化造就人才,人才造就新的文化。从而打造出岭南的辉煌历史。 篇二:关于南雄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雄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及其一般情况 父母以及社区中的其他老年人,具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了解民间风俗传统。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访问调查、图书馆查阅资料、互联网查询等方法。调查时间 2014-10-3至2014-12- 30 调查内容 南雄民风民俗。 一、 调查目的: 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形态,是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对社会长期发生作用。但是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对自己家乡南雄进行一系列调查研究,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南雄民俗民风。 二、 南雄历史文化背景 南雄,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是粤赣边境的商品集散地,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北两面群山连绵,中部丘陵沿浈江伸展,形成一狭长盆地,地质学称之为“南雄盆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全市总面积2361.4平方公里,辖17个镇,1个街道,31个居委会,221个村委会,人口47.48万人(2012年)。除雄州及全安、主田、古市等乡镇的部分村落通行城关话外,其余各地均为客家人分布区,占总人口的80.5%。 素有“中国黄烟之乡”、“中国岭南银杏之乡”等美称。市区内雄姿犹存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年代可考的宋塔;面积达 1800 平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