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源热泵技术在Energy bus系统中的应用
同济大学 宋应乾 龙惟定
上海誉德建筑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郁华斌 丁俊杰
摘 要:介绍了基于地源热泵的Energy bus系统的构成、特点及管网的设计与优化,指出Energy bus系统具有良好的节能减排效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区域供冷供热技术。
关键词:Energy bus 地源热泵 管网设计
1 前言
Energy bus(即能源总线)就是将来自于可再生能源或其他形式的低品位能源的热源(或热汇)水,通过输配管网运送到用户。在用户端,由Energy bus来的水作为水源热泵的热源(或热汇),经换热后回到源头,或排放(地表水)、或循环再次换热(通过换热器与各种“源”和“汇”耦合)、或回灌(地下水)。根据当地资源条件,Energy bus的“源”和“汇”可以不止一个;用户也有多种形式,可以是建筑、建筑物的每一层楼、住宅套房,甚至可以是每间房间。[1]
地源热泵技术是利用地表以下一定深度范围内(一般指恒温层至200米埋深)、温度低于25℃的浅层地热进行能量转换的空调系统。由于地表浅层是一个巨大的太阳能集热器,使得地表浅层的地热能源埋藏浅、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温度稳定,可持续利用,具备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因此,基于浅层地热能利用的地源热泵系统具有绿色环保、高效节能、运行成本低等特点。
将地源热泵技术应用在Energy bus系统中所形成的Energy-Bus近端网式系统是一种分布式冷却水系统,是区域供冷供热(District Heating and Cooling,简写为DHC)的一种新形式,可比采用冷却塔方式节省大量占地面积和淡水资源,避免漂水、噪音和细菌等问题,且机组的性能系数可提高约20%,大大节约能耗,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同时,它可以结合项目所在地自然条件和项目负荷特点,在经过论证可行的条件下选择采用水蓄冷技术等先进能源利用技术或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来降低电力供应压力和天然气供应压力,减少各单体建筑的空调系统的配电容量,减少空调系统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空调排热造成的热岛效应,具有极大的节能减排示范意义。
2 Energy bus近端网式系统的结构
Energy bus近端网式系统由集中能源中心和次级能源中心组成(如图1所示)。集中能源中心通过将分散的地源埋管用环网技术相互连接,使得分散布置的能源站可以和分散布置的地源埋管相互联络,相互依存,使得地源井布置十分灵活。采用这种技术,充分解决了在大规模区域集中供冷供热项目中,由于可埋管土地面积分散而无法有效综合利用的问题。同时也使得能源站的布置非常灵活,其建设进度和规模也可以随区域规划的进度灵活调整。由此带来的最大好处是,通过前期有效的规划和设计,可以将能源站分散布置和建设,使得单个能源站辐射的半径大大缩短,从而减少了水泵输送能耗和管网的冷热损失。
每个次级能源中心采用地源热泵+冷水机组+水蓄冷的能源形式。次级能源中心的冷热源有两种形式:(1)一部分由自身次级能源中心内的地源热泵和水蓄能提供,另一部分由在次级能源中心外所建设的集中能源中心通过提供Energy bus 环路提供(如图1中的1号、2号能源站);(2)全部从Energy bus 环路根据一定的运行策略按需抽取到次级能源中心,作为其冷热源(如图1中的3号能源站)。
能源站选取时要便于能源输送系统的设计,且每个能源中心的位置距离各自供能区域的位置要相对较近,便于能源的传送引入。
图1 Energy bus技术示意图
3 Energy-Bus近端网式系统的特点
Energy-Bus近端网式系统的能源分配方案具有以下特点:
(1)媒介水与室外环境间温差远小于常规集中区域供冷供热,可以大幅度地减少管道输送热损失,同时节省了管道保温材料的投资;
(2)集中能源中心集中对整个区域的能源进行分配,使得不同地块土壤具有分时恢复能力,有效平衡了地热,保证土壤的持续取热、放热能力。同时,在集中能源中心之外还可以集中设置冷却塔,有利于地块整体环境规划,保证在有限的能源资源下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
(3)次级能源中心只需设置相应的热泵和动力输送设备,大大降低了能耗。
4 Energy bus管网设计
管网设计与优化是Energy bus系统的关键技术,是决定其节能高效运行的基本保障。
4.1 Energy bus地下土壤换热器管网设计
Energy bus近端网式系统的地下土壤换热器管网主要有两种形式:
(1)多井并联枝状管网
如图2所示,若干个U型埋管由主干管并联连接,根据U型埋管数量大小,主干管由粗到细,形成树枝状。
图 2 多井并联枝状管网
(2) 多组并联管网
对于钻孔数量较多,地埋管管群较大的系统,如采用枝状管网连接,将会出现水平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1课与朱元思书(导学案)..doc
- 21荷载与结构静力计算表..doc
- 高效快乐英语课堂组织.doc
- 21谐振回路..ppt
- 21量子光学习题思考题..doc
- 21陈涉世家问题及答案..ppt
- 21队2011年三基检查汇报..ppt
- 高年级信息技术-_计算机基础知识.ppt
- 高会娟.ppt(践行师德规范做一名智慧型老师).ppt
- 高效课堂的现实成果与再推进途径(岔路河中心校李红).doc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工业机器人技术(安装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软件技术(前端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安全运维)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车辆鉴定与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石油炼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环境监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docx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 职业技术学院2024级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