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语言运用中不规范现象.doc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闻语言运用中不规范现象 篇一:新闻语言规范化问题及其对策 加强媒体新闻语言的规范化 摘 要: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是新闻语言能被大众接受,传播迅速广泛,并进一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媒介社会化” 的信息时代,语言是一种信息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新闻语言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其次新闻受众最为广泛,社会各个阶层、人民大众每天都要接触接触各种新闻信息,它的语言是否符合规范,将会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准确性和传播效果,和新闻媒介还具有文化承载和传播的功能。这就要求新闻媒介要不断适应新世情、国情、民情的要求,不断加强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并具备解决不断出现的新闻语言规范化问题。 关键词:新闻语言;规范化;对策 新闻媒介作为一种直接面对全社会受众的大众媒体,无论报纸、通讯、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哪种方式,在语言上都有严格的要求。首先要求准确无误, 分寸得当,严谨而无纰漏,平正而不偏颇;其次要求言简易懂,让人一听就懂, 一看就明白,力戒隐晦生涩,令人难以捉摸[1];再者要求新鲜生动,贴近生活,使用大众喜闻乐见、形象鲜明的语言,报道大众所关切的刚发生的事件,新发表的言论,等等。以上这几方面都很重要。但对新闻语言最根本的要求是规范化。规范化是新闻语言能被大众接受,传播迅速广泛,并进一步达到准确、鲜明、生动的先决条件。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语言是一种信息的载体,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2]。新闻受众最为广泛,社会各个阶层、人民大众每天都要接触接触各种新闻信息,它的语言是否符合规范,将会直接影响新闻的传播准确性和传播效果。其次,新闻媒介还具有文化承载和传播的功能。由此可见,在促进新闻语言规范化的进程中,注意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一、媒体新闻语言现状简介 随着大众传媒的多元化和不同层次大众传媒的大量涌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快速发展,因而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化和飞速发展,新事物的层出不穷和国外新事物的不断涌入,我国新闻媒体为了及时准确地报道这些变化、发展,广泛地吸收使用了社会上产生的新词、外来词,这为丰富我国的语言和新闻事业自身的发展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作为语言文字工作窗口的新闻传媒,在使用时新闻语言时,由于语言原则性与语言灵活性的内在矛盾,对语言 规范化重视不够,新语言失范现象愈来愈严重,不加消化地盲目吸收网络语言和外来词语,滥用方言词语,任意生造词语、篡改成语等诸多问题,严重地影响了语言文字的规范[3]。 二、媒体新闻语言规范化问题及其治理措施 (一)关于新闻语言词汇规范化方面 1. 纠正用词不当,妨碍表达,甚至适得其反。例如:(1)昨天晚上××地方发生一起凶残的情杀案件。“情杀”是指因爱情的纠纷而引起的凶杀。但看报道,是因强奸未遂杀人,这里不应该使用“情”杀。(2)上级领导发现严重污染的问题以后,立即追咎有关部门的责任。追查责任应用“追究”,如用“追咎”, 那就成了追查罪过,显然不是这样。(3)这是家庭赋予他的重任。“赋予”经常表示国家、时代、历史的托付,用于“家庭”,是“大词小用”了,这里应说“交给” [4]。 2. 有些人受到小品、相声的影响, 爱用那些没有进入普通话词汇的方言词语, 让读者看不懂,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例如:四川《华西都市报》题为《女生教室内被强迫脱光上衣拍照》的新闻报道的导语: 夜色下的大学校园, 一条黑影悄悄咪咪闪进教室, 摸到一名上自习的美女身后冷森森地对她说:“莫闹! 乖乖给我走!”这不是啥子悬龙门阵哦,也不是著名烂片《梅花档案》里的什么恐怖镜头, 而是3 月13 日真真实实发生在成都某高校的一幕。昨天记者听说, 那个侮辱女大学生的色狼胡某没跑脱,遭公安机关刑拘了。在这段短短的文字里, 出现的典型方言竟然达到七处之多,如“悄悄咪咪”、“闪进”、“摸”、“莫闹”、“啥子”、“跑脱”、“遭”等等。短短的一篇新闻报道里出现如此多的方言,可以说是不严肃甚至不妥的[5]。 3.有的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 使用欠妥,有的动宾搭配不当, 有的主谓结构脱节, 有的句子结构残缺等等。类如:(1)要为大家建立一种自由、宽松的环境。“建立……环境”搭配不当,这里应说“创造…… 环境”。 (2)本报记者与铁路管理局局长谈铁路安全问题。介词“与”使用欠妥,看了报道,才知道是铁路管理局局长与记者谈……问题。由此不难看出有少数新闻工作者对新闻语言规范化认识不足,把它当成了“咬文嚼字”,“吹毛求疵”,这是一种误解,为了提高新闻语言的规范化水平,必须消除这样那样的误解。此外, 还要注意学习语言知识,加强文字基本功的训练。遇到模棱两可的问题,且莫以为是,应当动手查字典、词典,确

文档评论(0)

raojun00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