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大理白族“绕三灵”人类学研究文献综述.docVIP

大理白族“绕三灵”人类学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理白族“绕三灵”人类学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云南大理洱海地区的年度盛会“绕三灵”活动,一直以来吸引了地方精英和其他地区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从各个角度对其内涵进行阐释说明。研究主要有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对于“绕三灵”的文化阐述,另一方面则是近年来,人类学学者对于对“绕三灵”文化过度夸大阐释的反思与质疑。   关键词:大理白族;绕三灵;人类学研究   一、引言   “绕三灵”,是在云南大理洱海地区盛行的以白族为主的传统大型民间活动。每年四月二十三前后,大理洱海周边的白族便伴随着对歌声开始了“绕三灵”活动。白族节日众多,而尤以“绕三灵”所包涵的文化内涵、人类学意义最为丰富,也因此,“绕三灵”吸引了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并且研究成果对人类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对于“绕三灵”的研究虽然已经有集大成杨宴君,杨政业所编写的《大理白族绕三灵》一书,但为了读者更清晰的有一个脉络线索来了解人类学学者的研究,笔者试图主要以时间顺序为经,各种人类学观点为纬,来进行梳理介绍。对于“绕三灵”的研究,学者们大致从以下两个方面的观点来看待,一方面从不同角度对“绕三灵”这一地方民族活动进行的阐释说明,另一方面是近代对于前人对于“绕三灵”过度阐释而提出的质疑。   二、文化阐释   (一)起源传说考   20世纪80年代,祖居大理喜州从事白语研究的李清正,在《白族“绕三灵”的起源和性质》和《白族“绕三灵”的发展和演变》中,对白族“绕三灵”的起源与传说进行了探索考察,他认为从“绕三灵”的白语音意以及其活动内容来看的话[1],“绕三灵”应为“逛桑林”,并且认为“绕三灵”起源于古代母系社会,是与古代“桑林之舞”相似的一种社祭活动[2]。杨政业的《农耕文化的颂歌——大理白族“绕三灵”剖析》[3]承袭了李清正的理念,认为大理白族明代的“社”是一种农耕文化的表现。[4]同年的《白族“绕三灵”起源考》中,杨瑞华认为“绕三灵”首先是农耕民族的产物,反应了农耕文化。先古白族对桑有独特的喜爱,所以定农历四月二十三日为桑神寿辰。他还认为“绕三灵”也许是白族先民原始巫教崇拜的遗风。值得注意的是,杨瑞华在文章的结论最后一句特意指出:“‘窥绍间’活动中……绝不可能有男女间不正当的行为发生。”[5]而有趣的是上文中介绍过的同年同期刊刊登杨政业的文章中,则明确提出:“绕三灵中的这种“婚外情”的现象是不奇怪的。”[6]并且认为在“绕三灵”期间的“野合”非但不会违背思想道德和亵渎神灵,反而能够起到取悦于神灵的作用。杨宗亮在谈及白族“绕三灵”的传说时提到了有别与以往的金姑的传说,而也正因为此传说[7],杨政业在《白族“绕三灵”文化述略》中提出了认为“绕三灵”的真正开始时间应该从每年的农历正月二十五日开始。[8]   (二)“风流合欢会”   关于“绕三灵”时期,婚外性(情)的描述,在许多资料中都可以窥见。王炜的《从“绕三灵”的活动形式看白族文化特征》沿用了杨振业对于“绕三灵”体现了农耕文化特征的说法,还指出白族自古就有对于女阴的崇拜。每年春天洱海地区的白族先民们都要到“上沟”去“狂欢野合”,并且这是顺从神的昭示。他认为,在封建男子三妻四妾的婚姻制度下,女性是受到压制的。而“绕三灵”则体现了对女性的一种关怀。[9]廖德广《大理白族“观桑哪”的观赏与透视》把“绕三灵”中的一些舞蹈动作视为男女交媾的动作的模拟。并且指出这种情感在“绕三灵”这一特定时期才能得以自由释放与观赏。还有的学者提出有些已婚的不孕的妇女在“绕三灵”结束后就会因婚外性而怀孕,这也是对于“绕三灵“许多白族妇女来求子的一种解释。   至于“怎样能够把“绕三灵”放置于人类学的理论框架上来做研究“这一问题,沈海梅在《白族社会“绕三灵”中性的阈限》中给出了回答。她认为白族的“绕三灵”表现出通过仪式所具有的阈限阶段特征。从历史上说,白族男女在婚前有一定的性自由。为了能够在婚后在一定程度上仍然维持这种婚前的性关系,同时还能够获得世俗的认可,这是就需要一种机制,而白族民间社会就通过类似“绕三灵”这种特定的朝圣活动产生出了这种机制,而这种临时的性关系就成为一种“阈限”的机制。“随着绕三灵仪式过程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转换,日常生活中被排斥、禁止的婚姻外性关系转换为社会认可的性关系。通过这一特定的仪式时间与空间,个体与婚姻内的性发生分离,与人的属性发生分离……婚外的性被安排为间隙发生的一种关系,社会和成员个体对性的控制由此处于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这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即使阈限阶段的特征,处于游离在结构之外的一种状态。   三、质疑   基于前人对于“绕三灵”文化内涵的研究,近期学者则表示出了些许质疑。其中较具代表的是赵玉中的《地方风俗的诠释和建构——以大理白族“绕三灵”仪式中的“架尼”为例》。在文章中,赵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