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读懂诗歌预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二 鉴赏古诗读懂始 专家给高三学生的十五个忠告 高三学生们会面临比以往更繁重的学习任务,学习和生活节奏将变得更快。记者特别采访了资深高考备考讲师,用自己多年的经验给予考生一些中肯的建议。 1.高考是你自己的事,在备考的路上有好多人可以帮你但没有人可以替代你; 2.高考、高三备考通常我们碰到的是坏运气,所以要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情绪低落的准备,知难不难,迎难而上; 3.高考的技术性很强,要学会应试技巧和方法,如得分点、作文给分; 4.理科学原理、文科学规则; 5.高考考什么?就考你不会的,所以我们的涨分点在我们不爱学的、不会的、害怕的章节和科目上下工夫; 6.平时成绩,特别是诊断考试成绩与高考成绩没有一点关系,非要说有,那就是你看待它的态度,影响的是你的心情; 7.对自己时时保持积极的心理暗示; 8.明天高考今天该干嘛干嘛,调整和放松是骗人的规划,因为十几年来你都是晚睡早起的; 9.除非到最后班上真的很乱,不要轻易离开学校在家复习,失败的例子很多,你也不会是特例; 10.千万不要离开老师另搞一套,你看看大多数比你成绩好的同学是不是还在坚持听课、笔记、作业; 11.老老实实地背诵。高三要背诵的东西相当多,而人的遗忘率是呈先快后慢的走势的。因此,背诵时应背诵(看、背结合)—一小时后再背一遍—第二天再背一遍——七天后再背一遍……相信很多人对繁重的背诵很是头疼,但如果高考中因为这种“死”的东西造成失分,不会觉得不甘心吗?所以,老老实实地背吧!最好在背诵的内容后写上日期,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醒自己背诵的方法。 12.学会整体性考虑问题,学科知识是相通的; 13.阅卷老师没见你人,但一张考卷如见你一样,平时养成干净整洁严谨的习惯; 14.不找任何借口,体现完美的表现力和执行力,高考之所以紧张,是因为结果无可预知,克服紧张的办法是立即去做,克服浮躁的办法是坚持去做; 15.不要轻视语文学习,语文学习很重要,阅读是信息输入,作文是信息输出,所以作文也有模式,抓住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主线,把古圣先贤请进来,把伟人请进来、把名人请进来为你的作文作支撑;要写故事,不要编故事。 一、鉴赏诗歌读懂始107页 诗歌鉴赏三阶段:能读懂——会鉴赏(定类别、析情感、抓意象)——精表达。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读懂诗歌是知识的综合运用,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时,有两个难点:一是读不懂诗歌,二是读懂了诗歌却不知如何组织答案。所以复习诗歌鉴赏专题要抓好两点:第一掌握方法,读懂诗歌;第二审清题干,规范答题。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14页 1、看标题(标题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和看作者(经历、思想、风格)2、看诗句 (结构、题材、关键词、意象和典故) 3、看语言4、看注释 5、题干 1、看题目—认识对象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有相当数量的学生,看到一首诗歌后,马上就其诗句进行分析,根本不去关注诗歌的题目,结果往往答非所问。 《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诗后问题是: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 如果我们关注了题目中的“闻笛”,再加上第三句中的“闻”字,肯定会明白“闻”的对象——“折柳”是一种曲子名。再联想到“柳”与“留”的谐音关系,“折柳”的“惜别怀远”之意就会十分明了,如此,本诗所抒发的思乡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 看作者—了解背景 了解诗歌的作者,知人论诗, 以察诗情对于历代文学大家,我们应该了解掌握其经历、风格。通过了解作者,知人论世对诗歌的鉴赏很有帮助。譬如说杜甫:现实主义的手法,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旅居四川时也有些描写自然美、人性美的清新之作。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浪漫主义的手法 ,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气势雄壮的主调,壮志未酬的遗憾。王维诗含蓄生动,描写田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