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二期末考试试题预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48分) 1、“亲亲相隐”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也就是指亲属之间可以藏匿、包庇犯罪而不负刑事责任。如以严苛著称的《大明律》中规定“同居亲属有罪互相容隐”“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此司法原则(   ) A.确保了明代司法活动的公正 B.体现了宗法观对法制的影响 C.损害了明代法律的权威性 D.认可了家庭在司法中的地位 2、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农业经济之所以能数千年来始终保持小农特色。因为就基层权力控制而言,大地主是国家权力首先要侵犯的对象;就国家财政而言,小农经济确保了帝国税收。”以下可以支持此说法的是(  ) A.“贫富无定式,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 B.“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便好田宅市之,为子孙立永久之业” C.“不抑兼并,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D.“刺史班宣……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一条,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5、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 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 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 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 6、黄仁宇在《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中指出“中国传统社会里的一个技术问题:此即是政治系统早熟,缺乏结构之纵深与应付事态的灵活,只能从一个低水准的环境内使国家进展到小康。”材料表明(  ) A.专制集权导致官营手工业发展长期落后 B.商品经济发展完全受制于重农抑商政策 C.中央集权制度阻碍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 D.小农经济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 7、 表1 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8、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 ) 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 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 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 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 9、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 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11、景帝时,司马相如的赋没有引起天子注意。武帝时,“相如既奏大人之颂,天子大悦,飘飘有凌云之气,似游天地之间”,“言语侍从之臣……朝夕论思,日月献纳”。成帝时,奏御者千有余篇。由此,对赋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契合时代的文化需求 B.为统治者“润色鸿业” C.宣扬道家的无为思想 D.为阅读者“铺陈气势” 12、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

文档评论(0)

yy55893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