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新wy.ppt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荒漠化使生物产量下降甚至绝收,引发饥荒。 荒漠化为沙尘暴提供充足的沙源。 三、荒漠化的危害 从现象上看:农田、村庄、道路等受到 威胁,为沙尘暴提供沙源 从生态上看:生态环境恶化 从经济上看:丧失大量土地、引发饥荒、 贫困、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荒漠化的危害 目前,全世界2/3的国家和地区、1/4的陆地面积、近12亿的人口受其危害,已被公认为当今世界的头号环境问题。全球每年有约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荒漠,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旱地,12.5万公顷是水浇地,另外还有2100万公顷土地退化而不能生产谷物。亚洲是世界上受荒漠化的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遭受荒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依次是中国、阿富汗、蒙古、巴基斯坦和印度。我国有4亿人生活在受荒漠化影响的地区,全国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水库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同时荒漠化造成地表土裸露,为沙尘暴提供了充足的沙源。 兴:(1)塔里木河带来丰沛的水源(上游有大量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补给) (2)大片胡杨树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探究思考:分析楼兰古城兴衰的原因? 衰:楼兰的消失和罗布泊的干涸 (1)自然原因:深居内陆,降水少,温带荒漠广布,容易引起沙漠扩张。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导致植被破坏,水源减少;盲目垦荒,农业用水量加大,导致塔里木河流量锐减,大片胡杨树枯死;乱砍滥伐,砍伐胡杨树,毁林开荒。 在塔里木盆地南部沙漠边缘,古代人民利用昆仑山冰雪融水和山麓地下水,兴修水利,发展屯田。在西汉中央政府长期管辖和经营下,这里成为一片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唐宋以后,这些富庶的人口密集之地大部分变为荒漠化土地,成为不毛之地。 塔里木盆地南缘古绿洲的废弃 我国北方的荒漠化已经影响了世界部分地区的环境质量。荒漠化的推进,使国人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忧心忡忡。在我国当前面临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频发的沙尘暴和流动的沙丘成为中华民族的又一心腹之患。可以说,我国不仅面临经济安全、国防安全、信息安全的压力,而且愈来愈强烈地感受到生态安全造成的威胁。此外,沙尘暴不仅在我国境内肆虐,而且漂洋过海刮到日本、韩国甚 至澳大利亚,我国的环境状况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荒漠化的危害这么严重,我们应当如何防治呢? 四、荒漠化的防治 (一)荒漠化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 加强人与自然的协调,是做好荒漠化防治的核心。 (二)防治的内容 1. 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 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 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教材P40) 在科尔沁草原,沙丘普遍有历史时期形成的三层土壤。这表明科尔沁草原曾有三次沙地固定时期。据文献记载,公元9世纪契丹族在这里建立政权后,掳掠汉民和渤海国民前来垦殖,造成土地荒漠化。随着契丹族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这里的土地利用方式恢复为牧业,土地荒漠化有所逆转。清朝时期,大量关内农民涌入科尔沁草原开荒,使荒漠化土地面积再度扩大。 (1)科尔沁草原的荒漠化,对周边地区会造成哪些影响? (2)科尔沁草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更,对治沙工作有哪些启示? 使周边地区山现沙尘暴、扬沙、浮尘的天气增多,降低大气能见度.污染周边的地区环境,使周边地区气候发牛改变,如光照减少等,严重影响周边地区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方式,宜农则农,宜牧则牧。 (三)荒漠化防治的基本方针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四)荒漠化防治的具体措施 针对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和发展过程,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采取有效措施治理: 1、如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等; 2、合理用水; 3、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牧还草; 4、生态移民; 5、大力种草植树,恢复植被,如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 6、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 7、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8、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生活能源问题。 对内流河上中下游的河水统一调配,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在农作区主要是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的盐碱化;在牧区草原,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在干旱的内陆地区要合理地分配河流的水资源,并且要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 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根据西北地区的实际情况,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退耕还林、退耕还牧、退耕还草。 当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超过了其环境承载力时,就有可能出现种种环境问题,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应有计划地将一部分人口迁移

文档评论(0)

9885f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