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中药熏药对80例脑卒中肌力改善的临床研究.docVIP

针灸配合中药熏药对80例脑卒中肌力改善的临床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灸配合中药熏药对80例脑卒中肌力改善的临床研究   关键词:中药熏药;脑卒中;针灸   中图分类号:R246.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3)06-0044-02   脑卒中,又称中风病,是一种具有较高发病率、病死率及致残率的疾病,它是导致人类死亡疾病的三大因素之一。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地丧失劳动能力,致残率高达75%,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现幸存脑血管疾病病人700万,其中450万病人不同程度残疾(主要是功能障碍,其中运动功能障碍发生率最高),是直接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最主要原因。中风后引起患者肢体功能障碍尤为常见。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成为了医生治疗的目标。近年来,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能减少本病的致残率。笔者近年来运用针灸配合中药薰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非急性期患者肌力改善80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共80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年龄43~85岁,平均(58.5±2.3)岁;病程平均(3.5±0.5)月。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男23例,女17例;平均(57.7±3.1)岁;病程平均(3.4±0.4)月。治疗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平均(57.3±3.2)岁;病程平均(3.7±0.6)月。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头颅CT相结合。诊断标准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及《各类脑血管疾病诊疗要点》[1]。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中风”的辨证治疗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诊科协作组制订的 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制定   1.3.1 纳入标准 2012年11月~2013年4月本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的非急性期患者。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2组对应治疗时间的累计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差值,并且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采用康复治疗(参见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上肢运动功能障碍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的方式,下肢功能训练以改善步态为主。具体的训练方法有: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屈运动、双下肢作步行状、自立位向前迈出患侧下肢,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向后方迈步,骨盆及肩胛带旋转。   2.2 治疗组 在康复治疗基础上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加用针灸辨证取穴及局部中药熏药治疗。中药熏药治疗由本院自制中药熏药处方,方药由当归、红花、牛膝、桂枝、陈艾、仙灵脾、豨莶草、络石藤、鸡血藤、独活、防风等中药饮片经机器打成粉末用纱布包扎成药球放入52°白酒中煮沸,并在相应穴位用力来回推熨,治疗20 min。薰药治疗后行针灸治疗,针灸辨证取穴选取的主穴主要有:内关、水沟、三阴交等。脱证:关元、气海、加灸神阙;闭证:人中、合谷、太冲、十二井穴等。中经络主要取阳经及督脉之穴以祛痰熄风、益气活血。头部:百会、通天、风府;上肢:肩髃、曲池、外关;下肢:环跳、阳陵泉、足三里、解溪;口歪斜:地仓、颊车。语言障碍:廉泉、通里、照海。辨证取穴:风痰阻络型加太冲、丰隆、太溪等。对痰热腑实型加大椎、合谷、太冲、十宣点刺放血等穴。对阴虚风动型加太溪、肝俞、肾俞等穴。对气虚血瘀型加取膻中、膈俞、血海、三阴交、内关等;留针30 min。上述2组每天治疗1次,2周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统计疗效。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及2月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2],包括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及步行能力。   3.2 治疗结果   3.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   3.2.3 结果分析 通过表1可以得出对照组及治疗组能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改善肌力,P0.05,通过表2可以得出,治疗组对肌力改善更加明显,P0.05,但治疗2周时,不论是治疗组还是对照组,其疗效均无差异,治疗4周以后,治疗组的疗效比对照组更加明显。   4 讨论   脑卒中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中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始见于《内经》,其认为嗜食肥甘是引发中风的重要原因,“仆击、偏枯……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在唐宋以前以“外风”学说为主,多以“内虚邪中”立说;唐宋以后,突出以“内风”立论。中风发生的主要病因在于平素气血亏虚,与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或忧思恼怒,或饮酒饱食,或外邪侵袭等诱发,以致气血运行受阻,“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时,则发生中风 [3~4]。中医治疗中风病是在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