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巴感染性肠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并文献复习.docVIP

阿米巴感染性肠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并文献复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米巴感染性肠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例并文献复习   [摘要] 阿米巴感染性肠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肠道感染性疾病,临床症状与急性阑尾炎很相似,大部分该病患者有右下腹疼痛和腹泻的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阿米巴感染性肠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该病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治疗。患者纠正诊断后予以甲硝唑足量足疗程抗感染治疗后痊愈。   [关键词] 阿米巴;急性阑尾炎;临床特征;误诊   [中图分类号] R53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9(a)-0098-02   阿米巴感染性肠炎是一种由溶组织阿米巴引起的肠道感染,以近端结肠和盲肠为主要病变部位[1]。随着卫生条件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阿米巴原虫感染的发病率越来越低,尤其在珠三角地区。大部分阿米巴感染性肠炎患者均有右下腹疼痛和腹泻的临床表现,临床误诊率较高[2]。为提高对阿米巴感染性肠炎的认识,笔者对最近诊治的1例以右下腹疼痛为主要表现的阿米巴感染性肠炎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复习,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5岁,主诉“右下腹疼痛伴腹泻2 d”急诊入院,拟诊“急性阑尾炎”收住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患者诉2 d前在外集体聚餐后出现右下腹痛,呈持续性绞痛,改变体位无缓解,未向远处放射,腹痛无转移性,伴腹泻,呈水样稀烂便,褐色,1 d 4~5次,最多7~8次,伴有发热,体温最高38.5℃,无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不适,自行口服抗生素(具体不详)未见好转。入院查体:体温38℃,脉搏75次/min,呼吸频率 20次/min,血压110/75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一般情况可,痛苦面容,巩膜及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听诊心肺未见异常。腹平坦,未见腹壁静脉曲张、手术瘢痕,未见胃肠型、蠕动波,肝脾肋下未及,右下腹压痛和反跳痛明显,以麦氏点为甚,腹肌稍紧,未触及包块,双肾区无扣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音。肛门指检:肛门指检未触及明显肿物,退出指套无染血,可见褐色稀烂大便。肛门窥镜:窥镜下未见肿物,可见褐色米糊样大便。辅助检查:①X线胸片:主动脉硬化,余未见异常。腹平片:肠右中下腹气体集聚,未见液平,考虑肠郁张。②心电图:窦性心电律,未见明显异常。③腹部B超:消化系、泌尿系均未见明显异常。右下方B超:未见肿大阑尾,无液性暗区。血常规:白细胞(WBC):11.5×109/L,中性粒细胞(N%):78.5%,红细胞(RBC):4.15×1012/L,血红蛋白(HGB):107 g/L,血小板(PLT):180×109/L。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急诊拟“急性阑尾炎”收入院。入院后予以补液、抗感染及支持疗法,同时大小便常规、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大便常规示:颜色暗褐,白细胞0~5个/HP,红细胞满视野,大便潜血实验(OB):++++,可找到阿米巴滋养体。连续3次大便常规均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故临床考虑阿米巴原虫感染性肠炎,予以静滴甲硝唑1 g bid及支持治疗7 d后,连续3次复查大便常规,未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后出院。出院后随访3个月,未见明显复发迹象。   2 讨论   2.1 文献复习   阿米巴感染性肠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或肠阿米巴病,属于原虫感染性疾病,是由致病性溶组织阿米巴原虫侵入肠壁导致的以痢疾症状为主的消化道传染病,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被阿米巴包囊污染的水、食物、手等粪-口途径感染,传染源为无症状排包囊者,病原体为溶组织内阿米巴,有包囊和滋养体两期[3]。原虫亦由肠壁经血流-淋巴或直接迁徙至肝、肺、脑等脏器而成为肠外阿米巴病,尤以阿米巴肝脓肿最为常见[4]。本病遍及全球以热带和亚热带为主,我国南北方一年四季均可见发病[5]。在一定条件下,滋养体可侵袭肠黏膜,溶解组织造成溃疡从而产生腹泻的临床表现,侵犯肌层部位依次为盲肠、升结肠、直肠、乙状结肠、阑尾和回肠末端[6],结肠肌层部分可形成大块肉芽肿及阿米巴样病变,可产生肠出血、急性穿孔、阑尾炎、肠套叠等肠内并发症以及阿米巴肝脓肿等肠外并发症[7]。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无症状型、普通型、爆发型及慢性型,潜伏期长短不一,数日至数周,确诊通过反复的粪便镜检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或者包囊[8],亦可通过粪便阿米巴培养、血清学、乙状结肠镜、X线钡灌肠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其需与细菌性痢疾、结肠癌、急性阑尾炎、肠结核、日本血吸虫病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9-10],治疗上以病原体治疗为主,辅以一般治疗。一般治疗尤以急性期治疗为重,急性期必须卧床休息,病原体治疗在急性期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