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1.2 晁 错.pptx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鲁人版选修《史记选读》课件:1.2 晁 错.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基础导练问题导读2 晁 错有的人又说:“舜和孔子的事情,就算是事实吧,然而‘智囊’这种称呼,正是造成汉代大夫晁错被杀于集市的根由,您为什么又来宣扬它呢?”我反驳道:“不对,不对,晁错不是死在智慧上,而是死在愚蠢上。当他坐而谈论打仗时,皇帝高兴得面露喜色,可是等到吴楚七国谋反的战争打响时,他竟然想让天子亲自带兵出征,他自己却留在京师坐守,他做了这一件不聪明的事,才使谗言四起,从而导致他的被杀。即使如此,晁错虽然在保护自己方面是愚蠢的,但在筹划国家大事上却是聪明的,所以他死了上千年了,人们还为他感到惋惜,把他列入名臣之中。后来的一些见识短浅的小人,在保护自己方面特别聪明,而在筹划国事方面则特别愚蠢。用这种人同晁错那样的人相比较,到底谁美谁丑呢?—— 《智囊》一、识记字音晁错(cháo) 颍川(yǐng)  轵县(zhǐ)雒阳(luò)峭直(qiào) 便宜(biàn)袁盎(àng)堧垣(ruán yuán)窦婴(dòu yīng)有卻(xì)谒者(yè)噤口(jìn)  二、通假字(1)与雒阳宋孟及刘礼同师(雒,同“洛”)(2)由此与错有卻(卻,通“郤”,嫌隙,裂痕)(3)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卒,通“猝”,突然)三、古今异义(1)独闻济南伏生故秦博士古义:秦汉时掌管图书的官名。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2)因上便宜事古义:利益,好处。今义:方便合适;便利。(3)诏以为太子舍人古义:任命为。今义:认为。(4)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古义:考虑、谋划。今义:工作或行动以前预先拟定的具体内容或步骤。四、一词多义(1)治 (3)受(4)上(5)乃五、词类活用(一)名词作状语(1)时言削诸侯事及法令可更定者(依照时事)(2)错乃穿两门南出(从南面)(3)错闻之,即夜请间(在夜里;即夜:在当天夜里)(4)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在内、在外)(二)名词用作动词还,因上便宜事(上奏,向皇上陈述)(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太子善错计策(称赞)(四)意动用法孝文不听,然奇其材(以……为奇)1.文章具体写到了晁错的哪些行为?大家对他的这些行为的看法是怎样的?其结果如何?提示:在充分理解文本大意的基础上,筛选并整合相关信息进行概括。参考答案:文章中的晁错担任御史大夫,受法家思想影响极深,要求依法行事,为此他不顾大臣们的反对,对法令多次更正修改。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刘氏王朝的统治,主张“请诸侯之罪过,削其地”。对他的这些行为除皇帝外,其他人都不赞成,“袁盎诸大功臣多不好错”。他不仅置大臣们的反对于不顾,连父亲的劝说也拒绝了。当“诸侯皆喧哗,疾晁错”,其父为之担心时,晁错说:“不如此,天子不尊,宗庙不安。”直至被害身死。2.晁错的性格是什么?这样的性格特征给他造成了怎样的影响?参考答案:性格:峭直刻深,即严厉,刚直,苛刻,心狠。影响:朝中诸大臣都不喜欢他,在朝廷当中十分孤立,最终使自己的削减藩国辖地以提高京师地位的主张难以实现。3.你认为晁错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参考答案:晁错是一个有学问的人,最早学“刑名之学”;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口才特别好,能言善辩;是一个有思想的人,他非常关心国家大事。他虽然在太子府里面做一个家令,或者还只是做一个门大夫,官职不大,但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不时地向汉文帝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既忠心耿耿又深谋远虑。4.司马迁对他的行为持什么态度?说说你的理由。提示:可从文本中的议论及侧面描写的角度进行分析。参考答案:赞扬。司马迁在文章的后面安排了一个“邓公”,让他出来对景帝说:“夫晁错患诸侯强大不可制,故请削地以尊京师,万世之利也。计划始行,卒受大戮。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臣窃为陛下不取也。”司马迁的是非观念也是很分明的。晁错为人有其短处,但其削藩大节,以及为削藩而死,是深受后人同情的。文中写晁错,主要写他的“峭直刻深”,似乎不近人情,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表现了司马迁对于法家人物的一种偏见,一种厌恶之情,这是《史记》中最明显的局限之一。参考译文:晁错是颍川人。曾经在轵县张恢先生那里学习过申不害和商鞅的刑名学说,与洛阳人宋孟和刘礼是同学。凭着通晓典籍,担任了太常掌故。晁错为人严峻刚正,却又苛刻严酷。孝文帝的时候,天下没有研究《尚书》的人,只听说济南伏先生是原来秦朝的博士,研究过《尚书》,年纪已经九十多岁,因为太老无法征召他来,文帝于是下令太常派人前往学习。太常派遣晁错前往伏先生那里学习《尚书》。学成回来后,趁着向皇上报告利国利民的事,称引解说《尚书》。汉文帝下诏令,任命晁错担任太子舍人、门大夫、太子家令。晁错凭着他的辩才,得到太子的宠幸

文档评论(0)

bbnm5885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