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該公司做什麼?
錸德科技成立於1988年,不僅為台灣第一家光碟廠,製造出台灣第一片CD、DVD以及OLED顯示器,多項第一的傲人紀錄還包括世界第一大的光碟製造廠、台灣第一家榮獲日內瓦國際發明獎的光碟製造廠、台灣第一家陸續獲得ISO9002, ISO9001及QS9000品質認證,ISO14001環保認證及OHSAS18001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認證的光碟製造廠,以及擁有全球第一條 OLED 全自動生產線。錸德科技產品線包括 CD/DVD 光碟片、BD 藍光碟片、記憶卡、隨身碟、固態硬碟、太陽能模組、太陽能電池、OLED顯示器、ITO 導電玻璃及LED 照明等。
光碟的演進歷史:
光碟(英文: optical disk),也稱光盤,於1965年由美國發明,當時所儲存的格式以類比(Analog)為主。它是用雷射掃描的記錄和讀出方式保存信息的一種介質。1972年,荷蘭的飛利浦(Philips)公司首先發表利用光碟(CD:compact disk)媒體來儲存音樂的方法。1979年飛利浦公司更提出了直徑11.5公分的光碟原型,並於1980年協同新力公司(SONY)共同訂定了音樂光碟?CD-DA(Digital Audio)的統一規格,原來只是為了家電消費市場所設計的,當初並沒有想到CD將來可以用於電腦的用途,在當時電腦的資料儲存還在5.25吋的磁片階段,連3.5吋的磁碟都還沒發明。1984 年有了CD-ROM(read only memory)格式的提出。1986年,更由飛利浦、IBM、Microsoft等工業界代表於美國加州的High Sierra Hotel and Casino共同研議了利用光碟來儲存電腦資料的檔案結構,這個協訂工業界稱之為 High Sierra Format。1987,國際標準組織?(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終於開始制定正式規格,並決定採用High Sierra Format的協議修改為ISO 9660的CD ROM格式。由於CD-ROM格式的定型,微軟等軟體公司才得以開發在不同電腦上使用的光碟機驅動程式,不久之後 CD-ROM開始大量的運用於電腦上。1996 年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的規格終於正式被提出?,DVD的碟片尺寸大小和?CD碟片一樣,直徑12英吋,單面可記錄容量為?4.7GB,約為目前CD碟片的7倍,應用於影音的播映,可收錄一部133分鐘之電影,不僅其記錄容量增大,畫質及音效品質方面亦超越VCD。DVD光碟片可用於記錄影像,聲音,資料等數位訊號。直到近年由新力(SONY)的 Blu-ray 以及東芝集團(TOSHIBA)的HD-DVD開時展開了次世代光碟的競爭。藍光光碟(英文:Blu-ray Disc,簡稱為BD)與HD DVD(High Definition DVD-高解析DVD) 是DVD光碟的下一世代光碟格式之一,用以儲存高畫質的影音以及高容量的資料儲存,藍光光碟的競爭對手是由東芝集團所領導的HD-DVD格式,兩者各有不同的公司支持,欲爭相成為未來次世代的光碟標準規格。
光碟片相關產品及其演進彙整表
產品 發展年份 產品說明 CD-DA 1982 數位音樂光碟,最早生產之光碟片 CD-ROM 1985 唯讀光碟片 CD-R 1988 可寫錄一次光碟片 CD-RW 1994 可重複寫錄光碟片 DVD-Video 1996 數位式影音光碟片 DVD-R 1997 數位式可寫一次光碟片 DVD-RW 1999 數位式可重複讀寫光碟片
2.光碟的原理:
光碟片讀取原理:
光碟片的記錄原理是在12cm或8cm的薄塑膠基板(以聚碳酸脂PC板使用為大宗,厚0.6mm或1.2mm)上,以螺旋狀分佈的訊坑(Pit)型態記錄資料,讀取資料時是使用雷射光經物鏡(objective lens)聚焦在碟片表面,利用此聚焦之雷射光點照射在記錄區與非記錄區所造成的反射光強度不同,即可用來判別讀到的資料訊坑之變化,並且依反射到光偵測器的強度分析是否正確聚焦及循軌,並將光資訊轉換為電流,再經由晶片將讀到的信號轉換為電腦可接受的數位訊號。
DVD家族可以說是CD家族發展之延伸,其記憶容量為CD碟片之數倍,主因DVD碟片的資料訊坑Pit更小、長度更短。透過雷射光波長l 縮短,物鏡數值孔徑NA值提升,使聚焦在碟片上的雷射光點(¥ l ¤ NA)變小、縮短資料的軌距(track pitch)以增加碟片容量;但相對的便是造成聚焦伺服、尋軌伺服的困難度提高及其他衍生而來的種種問題,如:串號問題cross talk等,必須經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