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doc

  1.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五十年代小学语文课本 篇一:90年代中期小学语文课本回顾第十册 篇二:小学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课本,一个民族的文明底线(2010-11-16 08:20:10)小学语文课本, 小学语文课本,一个民族的文明底线——在《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座谈会上的发言 【根据录音整理,在报纸上发表时有删节,感谢整理者水流云在】傅国涌想不到,一个有关小学课本中母亲与母爱的话题引发了这么大的反响,这是因为我们现 在的教育确实很有病。我比较关心本国的历史,尤其近代以来、特别是民国的历史,最近网 上有篇批判我的文章《怀念民国是种病》,虽然观点不能苟同,但这个题目我很喜欢。为什 么怀念民国?其实是因为我们今天有病,所以才会去关心民国,关心民国的教育,关心民国 的历史。正因为自己病了,所以要寻找另一个时代,寻找另一个不病的时代。归根到底,都 是我们有病,我们的这个时代有病。 《救救孩子——小学语文教材批判》针对的就是当下最 主要的三套语文教材的病。上午我们有一个小范围的对话,来自高校的教授,有关心教育的 时评家,有教育媒体的编辑,更多的是中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谈到了小学语文教材在一个人 的生命中应该是怎么样的一个地位。我的一个最基本的看法是,小学语文课本,当然不可能 代表一个民族的文明高度,但是,它代表了一个民族文明的最底线。在底线的意义上,我们 的国民是由小学教科书塑造的。 小学教科书担负的责任, 比任何一个阶段的教科书都要重大。 如果你在小学阶段读的教科书是高品质的, 代表一种文明的最好的常识教育, 那么你即使不 读中学,不读大学,也能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健全的人。我有幸与许多老先生有过交往, 他们的大学教育或者中学教育基本是在 1949 年以前完成的。 我惊讶的发现, 很多老先生在他们的回忆文章或交谈中告诉我, 对他影响最大的其实不是大 学教育,而是中学教育,甚至是小学教育。浙江有一个作曲家周大风,是《采茶舞曲》的作 者,他只有小学毕业,初中上了一年就失学了。我读了他那些回忆小学时代的文章,非常震 撼,他是 1923 年出生的,在浙江镇海县乡下的灵山小学,从 1931 年至 1936 年,他接受了 健全的小学教育。灵山小学所给予他的精神资源,就足以使他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作曲家,所 以他一生回望,对那所学校充满感恩。还有一个刚刚去世的出版家范用,也只读过小学,最 高学历就是小学,所以他一生都要回到他的小学去,不断地回去,我指的回去不一定是人要 回去,那个学校早已成为一个废墟。他要不断地回到他的小学的时代,因为那里有他全部的 精神装备。在江苏镇江的 穆源小学图书馆,他不仅读过《儿童世界》、《小朋友》、《新少 年》,还涉猎了《东方杂志》、 《大众生活》这些成人刊物,当年商务印书馆出的几百本“小 学生文库”,各门各类都有,他几乎都看了。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机会上学,抗日战争爆发, 他就进出版社做学徒,以成了中国顶级的出版家,长期担任三联书店总经理,是沈昌文、董 秀玉们仰慕的出版前辈。这两天我正在读一本很厚的回忆录,书名叫《巨流河》,作者齐邦媛,是民国历史人物齐世 英的女儿。她毕业于武汉大学外语系,以后又在美国的大学读过书,她是一个翻译家、外文 系的出色教授,长期在台湾大学等校任教。台湾许多翻译家、作家都受惠于她,或出自她的 门下,是一个桃李遍台湾的教师。在她的长篇回忆录 600 多页当中,我所读出来的,对她一 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她的大学教育,而是中学教育。她的小学教育在颠沛动荡之中,但是她 受过最好的中学教育。她是重庆南开中学毕业的,她一生最难忘的是 6 年沙坪坝的岁月,她 把在沙坪坝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写下来了, 非常的生动。 我觉得最终成就她成为一个出色的翻 译家、教授、作家,主要的精神资源一个是中学教育,一个是基督教资源。她是在大学的时 候开始参加团契,大学毕业受洗成为一个基督徒。中学教育可以说是她一生最大的资源,比 她的大学教育还要重要。看她感情的流露,在写到南开中学的时候,她的笔触里面就有最深 的感情,南开中学是最好的中学。她特别讲到了南开的语文教材,初一到高三,从来不使用 出版社编的,都是学校自己编的,其中有一个语文教师孟志荪是主编,南开的教材从头至尾 有一整套,形成了完整的体系。到了高一、高二的时候,有两门选修课,对她一生影响特别 大,高一是诗选,高二是词选,使她背诵了几百首诗、几百首词,她后来读了大量外国文学 作品,很容易把中西文学打通,就来自少年时代的那种基本功,那种滋养,那里面有供给她 一生的精神养分。高三因为要准备考大学,不开选修课。今天我们讲教育,无非有两个资源可以借鉴,一个是纵向的本土资源,一个是横向的来自外 国的资源,主要是西方的资源。我们追寻纵向的资源,有些人往往一追就追到孔夫子那里去 了,当然孔夫子也有

文档评论(0)

raojun00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