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节俗文化之 中国传统节日 节俗简介 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文化作为根基。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先辈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精神财富,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宝库。而中国的传统节日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成为传承民族精神的纽带。 然而,现代化社会,快节奏生活,让我们的漂泊感越来越强烈,传统节日也在现代生活中被冲击得越来越淡。 辞旧迎新贺新年——春节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户更新”。在冬去春来、新旧交替的时节,人们迎来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佳节——春节。在民间,过春节俗称“过年”或“过大年”。按照传统习俗,新春佳节是从腊月初八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只有闹过元宵后,热热闹闹的春节才算落下帷幕。春节是一个举国欢腾、全民欢乐的民族节日。2006年我国迎来第一个“文化遗产”之际,“春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民俗 春节期间的民俗活动主要有:腊月初八喝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节前的扫尘、贴春联、贴年画,除夕夜吃年夜饭、守岁、放爆竹,正月初一祭祖、拜年、长辈给晚辈压岁钱,正月初五送穷、迎财神,正月十五吃元宵、闹花灯、猜灯谜、赏灯会,以及庆贺新年的舞狮子、耍龙灯、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打秋千、逛庙会、观灯火等游艺娱乐活动。 清明时节寄哀思——清明节 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大约起源于周代,至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我国众多的传统节日中,独有清明节具有双重身份:节气兼节日。最初,清明只是一个提醒农民进行春耕春种的节气,后来逐渐与寒食节和上巳节融为一体,在唐宋时期形成了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囊括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诸多内容的传统节日,并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综合性重大民俗节日。随着时代的前行,清明节不断地演化发展,不仅衍生出一些新习俗、新风尚,而且具有更加丰富深厚的文化蕴涵和现实意义。2006年5月,“清明节”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2月,国务院常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草案﹚》,把清明节 同端午节、中秋节一起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使清明节真正成为全民的节日。 清明活动 清明本为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即公历每年的4月5日前后。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的一大发明,是根据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而制定的一种历法,它是我国劳动人民安排农事活动的重要依据。与农业生产有密切关系。 花前月下庆团圆——七夕与中秋 爱情是永恒的歌,期待是不达顶点的梦。日暮乡关、烟波浩渺、黯然神伤的时候,我们最期待的是一个神话。 中国民间四大传说故事,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见证,无不与忠贞不渝的爱情有关。其中牛郎织女的爱情传说历史久远,影响广泛而深远。为此,我们拥有了一个美丽的节日——七夕节。 岁岁年年,天上人间 一段优美的传说,两颗明亮的星星,为我们的生活点亮了无限色彩,赐予了几多期待!后世的人们,一代又一代热情地传唱着这个虽凄楚却动人的传说。 美丽的传说,浪漫的爱情,不仅丰富了七夕节的文化内涵,也为中国的文学艺术增加了许多姿彩。历代文人骚客,诗词名家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作品中,借“七夕”以表达心境。 望月乞巧,寄语脉脉 在七夕的日子里,人们约定俗成了种种习俗: 穿针乞巧、浮针乞巧、蛛网乞巧、种生乞巧、晒书、晾衣、做巧食、杀公鸡、接露水、拜床母、拜魁星、树液洗头发、花草染指甲、南瓜棚下听说悄悄话等。 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 说起中秋节,人们马上就会想到宋代大文豪苏轼的《水调歌头》,这首千古绝唱,可以说是凝聚了中国人对“中秋”的深厚情感。 中秋节,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的八月,所以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所以又称为”团圆节“、”女儿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亮“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秋传说与习俗 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唐明皇游月宫 赏月 吃月饼、吃芋头、吃鸭子 兔儿爷、玩花灯 观潮、求爱、祈子 结语 传统节日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从一个侧面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留下了各时代人们生活的轨迹,也反映了人们的理想愿望和精神信仰。那些被淡忘、被忽略的中国文化,找回那种温情悠闲、快乐纯真的日子。 * 第二小组:宋彦霖、王佳、王芳芳、马方慧、谭丹丹、张红红 2012 .12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0. Co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