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历代著名家教选介(一):总论 陈友冰 第一编 总论 国学家教文化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家庭不仅是生产、生活的最基本单位,也是社会组织的最基本单元,孩提时代思想行为的最初和最持久的灌输者和影响者。这位众多的回忆录和人物传记所证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子女教育是在家学私塾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中完成的。早在上世纪初,鲁迅先生就提出了“立人”的思想。孩子最早的教育是在家里进行的,是在父母等亲人的关注下长大的。“立人”的起点在家庭。家风是孩子在父母亲人最日常最世俗的一举一动中耳濡目染的身教言传。它日积月累渗透到孩子幼小心灵的深处,慢慢在孩子成长的岁月里开花结果。 国学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教育,中国最早的历史典籍《尚书》中的“无逸”篇,就是周公旦对侄儿成王的家教中国最早的诫子书《母训》,即是春秋时代鲁国大夫公父文伯之母训诫儿子的记录。至于北朝时代最有名的家训《颜氏家训》和被历代士大夫尊为“治家之经”的清人朱柏庐的《朱子家训》,更是影响深远。自汉至唐、从明到清,各种进行家庭教育的家训、家书、家规、弟子书、母训、女诫、童蒙读物、增广贤文更是汗牛充栋,上海图书馆编的《中国丛书综录》中,共著录中国历代出版的家训著作一百一十七种,其实公开出版的家训远不止这个数,很多家训并未收入丛书中。比如清代的《金氏家训》、民国年间出版的《万福堂家规》等等。其中堪称代表、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孔子家语》、《颜氏家训》、《郑板桥家书》、《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包拯、司马光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程子四箴》、《童蒙训》、《增广贤文》、《神童诗》、《金璧故事》、《幼仪杂箴》、《霍渭厓家训》、《洞学十戒》、《小儿语》、《社学要略》、《好人歌》、《弟子规》、《小诗、《温氏母训》、《林氏集训蒙诗》、《夙兴夜寐箴》、《名贤集》、《家常语》等四十多种。 国学中国传统家教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一脉相承融会贯通,中国传统家教文化是民族精神培养孕育的摇篮。中国传统家教文化充分饱满的体现了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在社会成员民族精神的培育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继承中国传统家教文化的优秀成果,营造现代家教文化氛围,是当前弘扬民族精神的一项重要任务。一、中国历代家教的性质和特征 国学家教是传统的家庭教育,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中国古代以家为社会本位,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由自身修持开始,逐渐扩大到国家天下,所以对家庭教育尤其重视,也因此历史上的家训、家戒层出不穷。其间内容固然繁富、斑驳,但主题却非常突出,指导思想也十分明确,即以学会“做人”作为“第一要义”。其中以儒家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个层次作为最高境界,以儒家圣贤关于“成孝敬、厚人伦、移风俗、美教化”作为家教的内涵和成败标志。作为封建时代的家教,有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 国学第一,家教文化具有初始性、持续性、长期性这一明显特征,往往会给人留下终生难以磨灭的印记。家教是以家庭为载体,由父母或塾师主导,而且往往是通过家庭日常生活而进行的一种特殊文化教育和思想灌输。它往往从孩提时代漫蹒跚学步就已开始,而且伴随着身体和知识的成长而成长。它是大把大把时间的积累,是一种默默持久的薪火相传,是一种不惧世事沧桑不惧艰难险阻的对美好德行的顽强坚守。现代教育研究证明,早期教育是人生教育中一个最重要的阶段,它对一个人今后人生道路上的心理行为、性格爱好,乃至善恶价值判断和道德取向,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颜氏家训》所云:“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这都是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而中国的早期教育,主要是通过家教或家训来实现和完成的。中国历代一些杰出人物,他们之所以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政治家、史思想家,与其家庭教育,尤其是孩提时代父母的影响具有和很大的关系,这样的例子可以举出很多很多,如著名的孟母三迁故事,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儒家代表人物、孔门的亚圣,没有成为丧葬者、屠夫和商人,恐怕与母亲的教育和决策关系极大。还有岳母刺字,岳飞之所以有“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爱国雪耻责任感和紧迫感,与岳母“精忠报国”系!东汉的范滂是为很有操守和节义的党人。他被关入监狱,竟对狱卒说,其他犯人身体不好,毛病多,要打就先打我!公元169年,朝廷的当权太监下令逮捕范滂。县令郭揖接到命令,不肯动手,想和范滂一起逃亡,范说:“我不过一死而已,怎么好意思连累你呢,何况我真不忍心让老母亲跟着我颠沛流离。”他和母亲诀别时对母亲说,弟弟孝顺,会照顾您,我死了,您别太难过。想不到老母亲回答:“你今天能和李膺、杜密这样正直敢言的人一同赴死,还有什么可遗憾的呢?你既要留下清正的美名,又要长命百岁,这怎么可能呢?”范滂跪受教诲,拜别

文档评论(0)

book198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