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 探究:在学习了本课之后,请你针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结合中学生常见的消费行为,分析其消费心理,并拟定一份倡议书,并就其中一种观点例举具体做法。如: 一、倡议观点:我们应身体力行,注意节约。 二、具体做法:空调不低于26度,全国节电上亿度;不用电器断电源,节电10%能看见;处处不让水长流,年百亿吨水不漏。 第三课 多彩的消费 一家服装店内,妈妈说:这件衣服的款式今年很流行,好多女孩儿都穿。 女儿琳琳坚决不同意,说:好多人都穿这样的衣服,我不要!我穿的衣服要与众不同。 这时,爸爸说:这件好,还是名牌,我看同事的女儿小梅就有一件这个牌子的衣服。 奶奶则说:这件好,衣服的质地和布料都不错,而且价钱也便宜。 合作探究一 1.材料中妈妈、女儿琳琳、爸爸和奶奶各自 受什么消费心理的影响?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消费心理? 标新立异 心理 从众心理 求异心理 攀比心理 求实心理 特点 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 夸耀性 盲目性 符合实际、实惠 有 利 健康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 展示个性、推动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 ? 对个人和社会都有利 有 弊 不健康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的良性发展 过分标新立异代价大,社会不一定认可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态度 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不健康的心态、不可取 是理智的消费观,应大力提倡践行 抢购莫言作品 求异心理惹得“高回头率” 追求个性的“汉服妹” 抓住了人们什么心理?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1.(单)人们在购物时,总是追求“物美价 廉”。这种消费属于( ) A.攀比心理消费 B.求异心理消费 C.求实心理消费 D.从众心理消费 〖对点练习〗 2.(单)某学校一美术生在炎热的夏天剃了光 头,又戴了一顶较厚的帽子,引起其他同 学异样的目光,学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这位美术生的做法属于哪种心理引发的消 费( ) A.攀比心理消费 B.求异心理消费 C.求实心理消费 D.从众心理消费 你知道什么是“月光族”吗? 你是否同意“月光族”所代表的消费方式?怎么样的消费方式是更加科学、合理的? 工资月月光,不剩一分,只许负债,不可盈余。 “月光”们花钱大手大脚,他们认为,如果在得到一个体面的存款数字的同时,失去的是金钱带来的快乐,那么还不如去做快乐的穷光蛋; “月光”们有知识、有头脑、有能力,老辈信奉“会赚不如会省”,对他们的行为痛心疾首,而他们的格言是“能花才能更赚”,花光用光自得其乐; “月光”们是信贷消费的最坚定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对“寅吃卯粮”的做法感到心安理得。“富,富不过三十天;穷,穷不了一个月”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合作探究二】结合下面这个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模拟一份家庭消费计划 1.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儿子(小天)一起居住,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各有退休金,身体状况暂时良好)不在一起居住。(注:这是中国典型的“四二一”家庭。) 2.家庭收入:爸爸在公司上班月薪6000元(住房公积金1500)。妈妈是公务员月薪3000元(住房公积金1200),现有积蓄20万。 3.家庭现在每月的各项消费支出:养车每月2000元(包括燃油费、保险、维修);爸爸烟酒消费请客户吃饭每月1500元;水电燃气物业交通电话费等1000元;食物等3500元(其他忽略不计);小天零花钱每月600元。 问题: 1.根据材料中的消费现象说明是否坚持了正确的消费原则 2.请你为他们模拟一份可行的理智的家庭消费计划 4生活习惯:小天的妈妈很爱漂亮,都不愿意下厨煮饭,怕洗碗洗锅弄脏了手。整天要么上饭店吃,要么打包回家吃,经常吃不完就倒掉。儿子小天经常不随手关灯,有时候睡觉了电脑还开着。 5.家庭梦想:爸爸想以按揭的方式买一套大房子(120平方米,价值60万)。以后把老人接来一同居住,便于照顾(注:他们居住的城市现在的房价为5000元/m2)。妈妈想把去年才买的大彩电换成液晶超薄的,因为“单位很多同事家里都换了,不能矮人一截”。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1)要求: (2)理解: ①消费支出应与收入相适应 (“入”=当前收入+未来收入预期) ②在经济承受能力内,应提倡积极合理的消费而不能抑制消费。否则,会影响个人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不超前消费) (不滞后消费) 在经济承受能力范围内进行消费 ③度的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