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脉象采集处理方法的进展简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脉象采集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引言 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理论及实践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脉诊作为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但是,中医诊脉主要依靠医生指尖的感觉,其对脉象的表述也都采用比喻、想象等方法,这就造成了脉象描述界限不清,意义不明,而且医生手感不一,理解有异,因而脉诊很难建立一个统一的客观标准,大大影响了诊断的精度,同时严重制约了脉诊学的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传统的诊脉方法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中医的逐渐势微,脉诊的客观化研究迫在眉睫。脉诊客观化是现代脉诊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主要任务是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对脉象数据进行测量、记录、分析、量化,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处理,以起到辅助诊断、。 脉象的研究如今主要集中在“硬”和“软”——即脉象采集传感器和数据处理方法——两个方面。下面分别加以论述。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脉搏和脉象与心血管系统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同时在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人体平衡调控系统的作用下,综合反映人体生理、病理状态信息,.是人体各器官功能的间接体现,不同部位、不同器官、不同系统一旦受到病理因素的影响,人体的自然平衡就会出现倾斜,这些系统就会从生理上做出调节,病理上做出反应,而这些功能的发挥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心血管系统及脉象呈现出与之对应的表现。脉象正是通过心血管系统这一信息平台,综合来自全身各系统的信息,反映全身的生理病理改变〔19]。但是,脉搏信号和传统的中医脉象不尽相同,脉搏波在人体表面的很多部位都可以取到,它不仅仅反应心血管系统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它是人体机能的集中反应,“一寸口是脉之大要会,为阴阳十二经络会合的要点,”“心主血脉”,血靠心气的推动沿脉道循环周身,内至腑脏经络,外达四肢百骸,腑脏之气也,通过血脉 而输布全身。所以脉象信号包含很丰富的生理病理信息,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搏动而已〔州。 故而,在中医脉象的形成机制方面很多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1.3影响脉象变化的因素 在中医脉学中脉诊是重要内容之一,而脉的搏动与心脏有节律的收缩、舒张,血管 壁的弹性和阻力,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血液成分的变化,四季气候的改变,地理环境 的不同、性别年龄差异以及体格情致和饮食劳逸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诊脉中触摸的动脉 均为分布较为表浅的动脉,主要有挠动脉、尺动脉、足背动脉、颈部动脉、面动脉、颖 浅动脉、上领动脉、股动脉、胫前动脉等等。故而血管的特点以及血管内容物的组成对总之,脉象受年龄、性别、季节、节气、时刻、地域、种族、职业、情致、饮食、体质等因素影响而变幻不定,所以清,王汉皋在《医存》中说:“有是病必有是脉,乃病 证之常也。乃有昨日脉浮,今日脉沉,晨间脉缓,夕间脉数,午间脉细,午后脉洪,先 时脉紧,后时脉伏,或小病而见危脉,或大病而见平脉,或全无病而脉异于昔脉,变态 不常,难以拘执。然既有变故,惟在善用心者,详问其故,核对于先后所诊之脉之证, 则其脉变之由来及新夹之证,皆洞明矣。苟不详问脉变之故而但据脉立方,鲜不误者。” 在客观化脉象的过程中,尤其是脉象诊断过程中,应该适当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 从而尽可能的做到脉象分析的精确,降低人为误差。 在传统脉诊理论中,对诊脉的长度、取脉的部位和方法等只是作出了定性的描述或 者给出一定的比例,没有明确的统一和量化,受中医师的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至于其各 部脉的确定依据亦没有的明确论述。同名而不同脉、同脉而不同名、甚至谬误等现象在 脉学著作中普遍存在,这些不足虽然严重影响了脉学的发展和深入研究,但脉诊在中医 诊断中的地位仍然极其重要,究其根源在于脉诊在临床上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部分医 生依靠经验,能够通过脉象对部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作出明确判断,但大都没有对其可 重复性等进行深入研究和科学论述。由于脉象没有统一的计量和命名,至今,中医脉象 诊断尚没有可靠的统计学资料,故而,对其科学性与否等下结论为时尚早。 5.2.2现有脉象仪进行脉象检测的可重复性研究 近年来,受西医脉搏波形的启示,许多专家试图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脉图进行客观 描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开发出单探头、三探头,甚或阵列式分布等各式各样的 脉象仪。但现有的脉象仪无不是对寸口脉搏取某一点或某一截面进行进行测量,利用时 域、频域等方法对脉搏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以实现脉象量化,其使用价值一直没有得 到认可。利用现有上海产MZ一mc型单探头脉象仪进行精确定位改装后,对同一志愿者的 左手关部在同等静压力下进行测试,每次检测间隔IOmin,重复10次,利用测试数据,取 频率20Hz,检测10个以上搏动周期,将每10个搏动周期中相对应点的搏动数据叠加后取 均值,重新描绘脉图如下。 由上图可见,在相等取脉压力下,对同一志愿者

文档评论(0)

富贵礼包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