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理学
第一节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细胞膜具有较为复杂的物质转运功能,常见的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作用。从能量消耗角度可分为被动转运和主动转运,被动转运是指物质顺电-化学梯度、不消耗能量的跨膜转运过程,而主动转运则是指物质逆电-化学梯度、消耗能量的跨膜转运过程。
单纯扩散 易化扩散 主动转运 举例 O2、CO2、N2、O、乙醇、尿素、甘油等的跨膜转运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普通细胞离子(K+、Na+、Cl、Ca2+) 肠及肾小管吸收葡萄糖Na+泵、Ca2+泵、H+、K+泵 移动方向 物质分子或离子从高浓度的一侧移向低浓度的一侧 物质从高浓度梯度或高电位梯度一侧移向低梯度的一侧 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移动 移动过程 无需帮助,自由扩散 需离子通道或载体的帮助 需“泵”的参与 终止条件 达细胞膜两侧浓度相等或电化学势差=0时终止 达细胞膜两侧浓度相等或电化学势差=0时终止 受“泵”的控制 能量消耗 不消耗所通过膜的能量
能量来自高浓度本身势能 不消耗所通过膜的能量
属于被动转运 消耗了能量
由膜或膜所属细胞供给 1.单纯扩散
概念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的扩散过程。单纯扩散的多少,取决于膜两侧该脂溶性物质的浓度差及其通过细胞膜的难易程度。浓度差决定着物质能否扩散、扩散方向及扩散速率。
2.易化扩散
易化扩散是指一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小分子物质,在膜上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的帮助下,顺电-化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
它包括两种方式,即经载体中介的易化扩散和经通道中介的易化扩散。
经通道易化扩散 经载体易化扩散 介导方式 借助于通道蛋白质的介导 借助于载体蛋白质的介导 特性 离子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和门控制性 载体与溶质的结合具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特点 ①相对特异性,特异性无载体蛋白质高
②通道的导通有开放和关闭两种不同状态
③无饱和现象 ①化学结构特异性②竞争性抑制③饱和现象 举例 带电离子K+、Na+、Cl、Ca2+的快速移动 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等的跨膜转运 二、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细胞通过耗能的过程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的跨膜转运过程。可分为原发性主动转运和继发性主动转运两类。
(一)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的过程。
特点:①直接利用细胞代谢产生的ATP;②介导转运的膜蛋白称为离子泵(ATP酶),如钠泵、钙泵、氢泵等。
钠-钾泵是在细胞膜上普遍存在的离子泵,简称钠泵。钠泵具有ATP酶的活性,又称为Na+-K+依赖性ATP酶。
(二)继发性主动转运:多种物质在进行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时,所需的能量不直接来自ATP的分解,而是依靠Na+在膜两侧浓度差,即依靠存储在离子浓度梯度中的能量完成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
转运对象:①葡萄糖和氨基酸在小肠粘膜上皮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吸收
极化 指静息状态下,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的状态 超极化 指细胞膜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加大的方向变化 去极化或除极化 指细胞膜静息电位向膜内负值减小的方向变化 复极化 指细胞去极化后,再向静息电位方向恢复的过程 (二)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接近于K+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1.细胞内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匀,细胞外高Na+而细胞内高K+。
2.安静时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Na+,K+顺浓度梯度外流,并达到电-化学平衡。
3.钠-钾泵的生电作用,维持细胞内外离子不均匀分布,使膜内电位的负值增大,参与静息电位生成。
(三)影响因素
1.细胞外K+浓度的改变:当细胞外K+浓度升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2.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改变:对K+通透性增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对Na+通透性升高时,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
3.钠-钾泵的活动水平。
六、动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一)动作电位及其特点
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细胞受到一个适当的刺激,其膜电位所发生的迅速、一过性的极性倒转和复原,这种膜电位的波动称为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的升支和降支共同形成的一个短促、尖峰状的电位变化,称为锋电位,锋电位在恢复至静息水平之前,会经历一个缓慢而小的电位波动称为后电位,它包括负后电位和正后电位。
细胞的动作电位具有以下共同特征:①动作电位具有“全或无”特性;②动作电位可以进行不衰减的传导;③动作电位具有不应期。
神经细胞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特点及其机制
分期 与动作电位的关系 兴奋性 机制 绝对不应期 锋电位 降至零 钠通道开放后完全失活,不能立即再次被激活 相对不应期 负后电位前期 逐渐恢复 钠通道郎分恢复 超常期 负后电位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字电子技术-随堂练习.docx
-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彩灯控制器电路设计.doc
- 数字逻辑课程三套作业及答案.doc
- 数据分析复习题.doc
- 数字视频3.doc
- 数据结构试卷及参考答案_4.docx
- 数据库系统实现实验报告1.docx
- 数据结构2011-2012-1半期考.doc
- 数控机床主轴驱动变频控制---机电一体化.doc
- 数学选修2-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解答题精选.doc
- 2025年生物饲料添加剂研发成果鉴定与饲料添加剂市场增长动力研究报告.docx
- 2025年商业综合体项目招商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研究报告.docx
- 云计算服务市场竞争格局预测:2025年行业深度研究报告.docx
- 老年旅游市场2025:银发经济下的产品创新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初中物理教师教学画像与教学实践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年高校产学研合作模式创新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应用分析报告.docx
- 深度解读2025年AI在药物研发流程中的优化策略与案例报告.docx
- 小学科学社会性议题教学中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模式优化与创新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音乐教育中音乐与物理学科结合的教学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001].docx
- 高中信息科技教育伦理道德教育策略与实施路径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