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权法讲义5教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编总则 插入:物权理论与物权立法 物权制度 1.人能否能作为物--物的客体 含人的器官、尸体等问题--倾向认为,可作为物的客体。 有体物与无体物的界限争论 无体物没有纳入物权保护范围,主要用知识产权来保护。 物权效力几个问题 1.追及权--受善意取得与取得时效的限制 2.物上请求权:争议较大,认为非物权效力 我国有关物权立法的情况: 物权法草案的主要内容 财产保护的原则: 1)合法财产一体保护原则 2)建立了公有物与公用物制度 3)对于宗教财产的归属问题 4)征收制度--限制条件--以公益为目的 5)确定委托物与脱离物的制度--建立和完善善意取得制度 即时取得物的所有权--委托物--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如借用物、租赁物、保管物) 脱离物--非出于所有人的意思而丧失占有的物(如被盗物) 取得时效制度的确定 对物权能否适用诉讼时效--不适用 物权法实行物权变动与原因行为区别的原则 德国:独立性与无因性 增加了公示的要件 建立一个统一的与行政管理脱钩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由基层法院行使登记工作。 用益物权体系 1)农地使用权可否转让、抵押?争议较大 草案--持否定,但有排外情况; 典权制度存废争论?较大 担保物权体系 担保法是否纳入物权法范围内?争议较大。 导论 物权法的基本情况 (一)、立法过程及通过情况: 立法过程: 1、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第会议, 李鹏担任委员长主持第一次审议。 这次审议的重点是在法律上明确保护私人财产明确了物权的相关的概念。 2004年10月,物权法草案接受首次单独审议,即第二次审议。 这次审议重点在于如何完善保护私人财产。 由于2005年反分裂国家法通过在即,物权法暂被搁置。 2005年6月第三次审议这次会议强调的立法重点是私有财产与公有财产平等保护另外特别强调对于民众遇到在征地和拆迁补偿方面。 2005年10月,。重是房方面的三大化,一小的道路、地倒底所有第二对侵害业主的共同权益的行为起诉第三住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能在到期以后顺利的顺延。 2006年8月, 。 这次会议重点强调了要加强对国有资产保护的力度。 删除了关于居住权的规定。 2006年10月第六次重点强调农的建设用地的严格控制, 防止滥占耕地, 侵害百姓的基本农田。第七次审议是强调宅基地使用权给予如何的保障。 3月16日,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高票通过《物权法》。2799票赞成,52票反对,37票弃权共5编、19章、247条被民法学者王利明谓为“立法非常复杂”的物权法历时13年,连破六审、七审纪录,经历了不同寻常的波折,在艰难中作出抉择 (二)、物权法的结构(5编、19章、247条第一章 基本原则;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2、第二编:所有权 共6章(第39-116条,共78条) 第四章 一般规定;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第六章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第八章 共有;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3、第三编:用益物权 共5章(第117-169条,共53条) 第十章 一般规定;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第十四章 地役权。 4、第四编:担保物权 共4章(第170-240条,共71条) 第十五章 一般规定;第十六章 抵押权;第十七章 质权;第十八章 留置权。 5、第五编:占有 共1章(第241-245条,共5条) 第十九章 占有 6、附则两条(第246-247条) 立法的争议 1、违宪之争 2、体系之争 王利明教授提出,所有权应当类型化,体现平等原则、实现一体保护。 孟勤国教授指出,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占有的传统物权体系毫无逻辑性。用益物权种,担保物权其实不是物权,不应与所有权并列。说占有是事实,但又给占有之诉以保护,违背法律不保护纯粹事实的常识。他主张以占有权的名义改造用益物权,使之与所有权并列,让担保物权回到担保法或债权法中,占有权作为事实放在物权法的一般规定之中,占有只推定占有人享有占有权,不推定占有人享有所有权。 (四)物权法的评价 1、地位:1)未来民法典的重要组成部分;2)规范财产关系的一部重要法律;3)是一部私权法,是民事权利中最根本的权利。 2、优劣:优--融合实用。融合意味着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实用意味着为我所用,解决问题。第一,物权法第15条规

文档评论(0)

ddf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