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秀泉的事迹材料范文
人生的考场无处不在。
一脸黝黑,满身汗水,双手沾泥,高卷裤腿三伏酷暑,共产党员黄秀泉的考场,是在沙县农科所背靠的良种场里,那片200多亩的良田之中。这里每年承担了国家级、省级等各种水稻良种区域试验。
不忘初心,三十年如一日,黄秀泉进行着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把一个共产党员的追求写在良田之中。而他自己因为尿毒症缠身,先后经历了两次换肾手术。风雨飘摇之中,他就如一粒小小的种子,每时每刻都在接受上天对于生命的考种。
一天不下田里转转,黄秀泉就觉得不踏实。和他一起无数次筛选良种的著名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科院院士谢华安都为他保持本色而感动:他总是认真实施每一次试验,认真地考种,认真地测查,认真地记载
泥土之中,稻穗之上,生长出来的,都是一粒粒生命的种子。一年又一年,一茬接一茬,他考出一个又一个良种,不断地圆着自己最初的梦想:让更多人吃饱饭、吃好饭!对黄秀泉来说,这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信念,也是一位大地赤子的情怀。
考 种
一个良种,从初选到定型、推广运用,没有三五年,站不住脚。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正是为了考种。一丘丘良田,就是共产党员黄秀泉坚守的精神家园。
不断地选,不断地考,才能让大地良种不断。如今的优秀考官黄秀泉,当年也曾被考倒过。那是刚到农科所不久,有一回在田里,并非专业出身,但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农技员林家阳,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秧苗不入土,为什么会发黄?农校科班毕业的他,居然答不上来。
开门就见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要知道,喝着沙县西霞一个小自然村的山泉水长大的黄秀泉,可是从小就和父母下田,干农活的一把好手。这次面对面的尴尬,犹如一次灵魂的洗礼。原来,农字头的真功夫,还得下到农田里。
在三明农校读书的时候,后来的中科院院士谢华安,作为当年市农科所的专家,曾经给黄秀泉上过课。黄秀泉没想到,自己毕业之后,老师的另一面,让他在田里看到了。天气很热,老师戴着草帽在田里干活,大中午就在田边啃干粮、吃地瓜
共产党员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享受。老师都可以为了工作这么吃苦,我还有什么不能做的?老一辈农业科技工作者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田间焕发出无声的魅力,更加坚定了黄秀泉的信念。此后,和老师合作,进行水稻良种区域试验,成了他工作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水稻品种比较试验,最多的一年,有三四个组。一组最多15个品种,最少也有8个品种。我能完成就是了,从没算过工作量。至于试验经费,都是直接拨到单位的,他没有多拿一分钱,也从来没有计较过。
黄秀泉在意的,其实是老师的肯定。你做得很好他至今记得这样的赞许。能不能提高水稻产量,让更多人能够吃饱饭、吃好饭?一组组种子之中,不仅饱含了老师的心血,也承载着他的梦想。而脚下的良田,就是他成就梦想的舞台。
共产党员有梦想,就要坚持不懈地去追。试验品种催芽时,要不分昼夜定时进行翻动、喷淋,并逐个观察发芽情况,以确保每个品种都能顺利参试。不记得多少次,为了试验取得成功,几天几夜不敢离开实验室。
饿了,就啃几口馒头,困了就在实验室里打个盹黄秀泉一心扑在工作上。30年来,他先后完成2000多个品种(组合)的相关试验,获得了全国农业先进个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育 种
考种是他的工作,育种是他的爱好。总是在田里打转的黄秀泉,在大家眼里从来都是:比农民还农民!黄秀泉早已习惯这样的形象定格。毕竟,自己多吃苦,群众多尝甜,本来就是共产党员的品格。
许多种子,第一年很优秀,第二年就平常,第三年各种劣根性就表现出来了。水稻良种区域试验,其实是在给一个又一个农业科研成果做最后的核验工作。为他人作嫁衣裳,是黄秀泉的本职工作。眼看一个又一个良种,从农科所走出去,黄秀泉心动了。选育自己的良种,原本就是他的梦想。
讲了都没人相信,他和助手还在搞育种。就在黄秀泉的育种田边,沙县农业局副局长陈少庭也有一小块试验田。每到周末,他都看到黄秀泉在那里忙碌。
不是每一个都能成。与大自然打交道就是这样,农业很多是偶然发现,在不经意之间和黄秀泉交往了30多年,也从事过种子行业工作的陈少庭,打心里头理解老朋友在外人看来无谓的努力。
这是一种兴趣和爱好。搞得有没有意义不敢说,但就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陈少庭依然清晰记得,每年沙县有两个现场,是省里专家必定的考察现场。县良种场这个现场,每次黄秀泉都第一个下去赶露水
不管结果怎样,我们两个要坚持住。2004年开始,黄秀泉走上了自己的艰辛育种之路。人家育种是一个专业团队攻关,而黄秀泉身边只有屈指可数的两三个人。在10亩左右的新品种选育田里,他总是这样给自己的伙伴兼助手吴光煋打气。
这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