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诗歌的真情与想象
作者简介:李烨(1988、11—),女,汉族,辽宁省锦州人,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诗歌理论。
摘 要:“诗缘情”是中国古代文论的开山纲领之一。中国诗歌自诞生以来就以表“情”为目的,可以说“情”是诗歌产生的原动力。当然,一首好诗光还需要借助自由驰骋的“想象”。本文以地震诗潮为例,探讨真情与想象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并从个性化创作的角度对诗歌的抒情表达及想象发挥做了初步阐释。
关键词:诗歌;真情;想象;地震诗潮
情感因素在古今中外的优秀诗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无论是中国诗歌之祖《诗经》还是西方诗歌的奠基之作《荷马史诗》,其中都洋溢着诗人真挚的感情:或怜惜,或崇拜,或缠绵哀婉,或雄浑热烈……即使是朱熹的《观书有感》、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类哲理诗,也是诗人生活化情感的冷却与沉淀,或说是情感的理性升华。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说的就是神思之所以畅通,正是情感变化所孕育出来的。情感是推动想象遨游宇宙、观览古今的内在动力。白话诗诞生初期,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批诗人针对当时白话诗过于偏向理性色彩的特点展开了猛烈抨击,反复强调诗歌的抒情本质:“文学始终是以感情为生命的,情感便是他的终始。”①“诗的本质专在抒情”。②此外象征诗派、后期新月诗派、七月诗派、中国新诗派等诗歌流派也都对情感与诗歌的关系有过相应论述。同样,西方的文艺理论家也强调诗歌的情感作用,华兹华斯1800年在《抒情歌谣集·序言》中说“诗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托尔斯泰也认为应该通过情感来说明艺术的本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需要注意的是,诗所抒之情不是直接的五官感受或一般的心里情绪,而是能够作为审美对象的高级情性,这种高级情性是以真情实感为基础的,真情是诗人创作的原动力,是诗歌的生命所在。下面以干天全先生的诗歌《震中一个汶川籍的军人》为例,来体会一下真情赋予诗歌的强大生命力:“八级地震,震中的轰鸣/在你心中响出格外惊心的炸雷/抢险的战友中你是汶川人……淌血的十指刨开一块块碎砖/红肿的双臂移动一根根断梁……从死神口里夺出一条条生命/而死神随时都想把你们吞进口里/在你的心中/父母的生命和乡亲一样珍贵/在你战友的心中/你老家的亲人就是他们的亲人……”诗歌开门见山道出“八级地震”的“炸雷”在这位汶川籍军人的心中造成的“轰鸣”,紧接着诗人想象了军人家乡曾经的美好:山清水秀的环境、盼望儿子回家的父母、童年的伙伴、慈爱的老师以及等着喝喜酒的相亲,这些都与地震后“眼前的废墟”、“相亲的尸体”、“血肉模糊的男女老少”形成极端的视觉反差,强烈地震撼着读者。汶川籍军人和战友在抢救幸存者,但不是作为一个救世的神,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们在救自己的亲人、同胞,用“熬得通红的眼睛”、“喊得嘶哑的嗓子”一遍遍地流泪,一次次地招魂;用“淌血的十指”、“红肿的双臂”一块块刨开碎砖,一根根移开断梁,在断壁颓垣中挖出幸存者。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从死神口中抢夺着生命,因为在他们心中“父母的生命和乡亲一样珍贵”、战友的亲人也是自己的亲人,使人心酸、心疼而又感动。这名汶川籍军人的形象在诗人笔下无疑是血肉丰满、形象鲜明的,同时他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而是许多汶川籍军人的缩影,诗歌要传达的意义因此得到升华。从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这场地震中被唤起了强烈的感情,并将之全部倾注于笔下,因此整首诗感情朴实真挚,热烈动人。相比之下,写于唐山大地震时期的组诗《地震何足惧人民定胜天——唐山人民抗震救灾战歌》则逊色多了。组诗中的第五首同样表现军人救援的场景,读起来却干瘪无味,丝毫不能打动人心:“解放军,子弟兵,人民安危记心中,送医送水又送粮,救死扶伤为革命。灾区人民齐声赞,解放军里雷锋多!”唐山大地震中死去的人数比起汶川地震还要多,然而在面对一地的废石瓦砾、满地尸体、遍野哀嚎,诗人所想到的竟然是“解放军里雷锋多!”甚至有些诗还写出了“灾区是战场,抗震打冲锋,全心全意为人民,反击右倾翻案风。”③这样的诗句,在那个场景下,如果大家心中浮现出的都是“救人先要救书记”、“反击右倾翻案风”这类的情感,那不得不说当时的人已经冷酷到不能称之为人的地步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地震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沉重的阴影,即使过再久的时间,也无法完全淡去。那么出现这样的诗只能说“大跃进”、“反右倾”、“文革”麻木了一些诗人的思想、束缚了另一些诗人的感情,使他们不能或是不敢再发出“自己的声音”。由此可见,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没有真情的诗只能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之物。唯当情感真实充沛时,才能从中尝到无限的诗味。
诗情除了真实之外,还应包含诗人独特的个性。面对同一社会空间的同一对象,诗人们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