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能住多少人.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上能住多少人? 大约在20万年前,人类才出现在地球上。一万年前,地球上的人口不足1000万。现在,世界上的总人口数已经有70多亿。为什么人口会如此迅猛地增加?未来,地球上是否会人满为患?这甚至关系到了人类的未来命运。关于人口的增长,也许有很多令你吃惊的数据。 全世界总人口迅猛增长 令人惊讶的世界人口和平均寿命 看过《疯狂原始人》的同学也许还记得这么一幕:原始人咕噜一家本来有很多邻居,但是很不幸地是,他们的邻居有的被踩死了,有的被蛇咬死了,有的被怪物吃掉了,有的感冒病死了,所以只剩下了咕噜一家人存活了下来……这就是原始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一家也许会生很多孩子,但是恶劣的生活环境导致他们的死亡率也非常高,所以原始人或者说人类的祖先在地球上的数量并不多。 大约在一万年前,人类慢慢进入到农耕时代。由于人群的积累、聚集,以及生产方式的改变,人口增加的速度就快起来了。农耕开始时,地球上的人口是几百万到一千万,不过那时,人类的平均寿命很短,只有15~20岁。 公元元年,地球上的人口数1~3亿左右,平均寿命延长到20岁左右。公元1000年,总人口大致为2~4亿,平均寿命还是只有20多岁。公元1400年,由于鼠疫大流行,人口减少了约20%,总人口约3~4亿。公元1700年后,人口增加的速度更快,到了公元1800年,世界总人口突破了10亿大关。1800年~190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延长到30岁左右,1920年~1930年平均寿命为40岁。随着人类平均寿命的增加,人口数量增加的势头也更加猛烈: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亿……现在,人类的平均寿命达到70岁,世界总人口达到了70多亿。 在人类20多万年的漫长历史中,近几百年来人口增加的激烈程度,被称为“人口爆炸”。 历史上的几次人口暴增期 人和细菌不同。细菌虽然也会繁殖,但细菌不能改变环境以扩大自己的生存容量。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扩大自己在地球上生存容量的历史。下面的图表描绘了影响人类生存容量的历史事件。 ◆ 房屋的发明(约13000年前): 远古时代,人们住在天然的山洞里,或者挖出的山洞里。后来,人类慢慢地发明了盖房子。这样,人们在没有山洞的平坦地方也可以建屋居住,扩大了可居住的范围,也扩大了获得食物的地域。房屋的建造,也使得大家可以生活在一起。一起生活的家庭多了,就形成村落。 房屋出现,形成村落 ◆ 农耕开始(约10000年前): 在农耕时代之前,人们的食物主要是打猎获得的动物、采集到的野果等,但是这样的食物来源很不稳定。运气好可能会得到很多猎物,在恶劣的天气下,很多时候只能忍饥挨饿。后来,人们发现了种植谷物带来的好处,并慢慢开始驯化植物,学习谷物保存的方法,就这样,农耕慢慢发展了起来。 从打猎到农耕 相比之下,农耕需要大量的人手,所以要养育更多孩子,人口就增加了。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因为人口的增加导致食物不足,才不得不采用麻烦得多的农耕。不管什么原因,农耕的实行是人类对自己生存容量第一次大拓展。 ◆ 产业革命(约250年前): 人类再次大“扩容”是在250年前。以蒸汽机和织布机等应用为标志的“产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技术的革新也使农业生产和运输交通大为改善。粮食产量增长,供应更为稳定。随着产业革命的传播,全球人口也随之增长。 产业革命 人类近年来的“扩容”都是技术进步带来的,“扩容”为人口“爆炸”提供了条件。现在,人口总量已经“扩”到了70多亿。 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PK死亡率 人口增加的基本原因是出生的人数大于死亡人数。下面的图表就用“出生率”和“死亡率”来说明人口“转换”。 这图表的“出生率”是指在一定的人口基数(比如每1000人)中一年内出生孩子的人数,又叫“普通出生率”。图中进水量表示出生率,出水量表示死亡率,容器中的水表示人口总量。 在出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社会,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反复出现,死亡率高;同时,农业等需要人手,所以出生率也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这样,人口的数量比较稳定。这种模式称为“高产多死”型,又称为传统型人口增长模式。 “高产多死”型 由于饥饿、疫病、战争等的反复出现,死亡率有所波动,但由于农业对人手的需要量一直很大,所以出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大幅下降,出生率虽然也有所下降,但下降比较缓慢。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就是急剧增加的人口。这时期的人口模式称为“高产少死”型,又称为过渡型人口增长模式。 “高产少死”型 随着营养、公共卫生与医疗技术的改善,死亡率下降;伴随着婴幼儿死亡率的下降,出生率也降低,但出生率的降幅没有死亡率的降幅大 随着粮食的稳定和流行疫病的控制,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同时,由于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因素,出生率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这时的人口模式称为“低产少死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