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说春联.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春节说春联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08-01-30 09:59:31    袁裕陵      核心提示   对联,是我国汉民族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炼和艺术化的反映。   对联的本质是对立统一和谐。它是正反的天然组合,上下联要形成强烈对比。对联要求对仗,表现为: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似,平仄相对。   坛主小传   袁裕陵,《江苏楹联》副主编、金陵老年大学教授、南京市民俗博物馆顾问。至今已创作诗词两千余首(阕),对联四千余副,赋、序、碑文数十篇。曾多次任全国诗词楹联大赛评委、主评委。与老师丁芒先生等合作编著《当代诗词学》、《当代爱国诗词选》、《当代诗词类编》、《青少年学诗写诗入门》等多部学术著作。   袁裕陵   “对地对天,天地有情皆可对;联今联古,古今无事不成联。”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春节将至,到处张灯结彩、一片喜气洋洋,我这里想与大家谈谈对联。   对联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对联,又称“楹联”、“对子”,广义上属于诗的范畴。它是书写或镌刻、悬挂于门壁、楹柱或其它器物上的一种文学形式。这种形式,是我国汉民族独创的,可以说它是一种最短的文学形式。它是用上、下两联形式相对、内容相关的语句结构而成的一种汉语言艺术和装饰艺术,是社会生活的高度凝炼和艺术化的反映。   从古到今,人们欢度春节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送灶王(腊月二十四,也有二十三)书写春联,希望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界报平安,掸尘、除夕守岁、燃放鞭炮、磕头烧香、祭祖、拜神,吃屠苏酒,家家户户在厅堂房门上贴一副红彤彤的书写着各种吉祥语言的春联,顿觉满目生辉,其喜洋洋者也,点缀节日气氛。因为它凝结着全家人对幸福来年的无限期望。当然要注意不能贴倒,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不题款,一般要加横批。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闻鸡起舞,跃马争春”、“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这些对联,给人以言简意赅、春意盎然之感。“鼠标点出全家快乐;燕剪裁成一片春光”把春联与时代节奏合拍了,非常有意境。   其实对联是诗歌的一部分,最早的对联是受诗歌影响的。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那么什么叫新桃、旧符呢?传说中神荼、郁垒兄弟两个能惩凶除恶,所以远古时代,人们把两个人的名字刻在桃木上,然后挂在门上辟邪。后来唐太宗李世民在与兄弟间血腥残杀中登上皇帝宝座,做了亏心事,有一天半夜做梦,遇到有人要杀他,这时来了两员大将把恶人赶走。唐太宗吓醒后想了想,这两员大将好像就是身边的秦叔宝和尉迟恭,于是就把两人的画像贴在门上,代替新桃旧符。   五代时,后蜀主孟昶每年过年都会要手下大臣写春联,他还亲自撰写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据说这是中国第一副春联。   春联与南京的历史渊源   据我们考证,其实中国对联第一人并不是孟昶,而是比他早404年的六朝梁代刘孝绰。刘孝绰在建康做官,这个人非常有才,喜欢帮助别人,但帮了别人之后又常常挖苦、戏弄别人,所以虽然做了许多好事,但最终没有人说他好。后来辞官不做,怕别人打忧他,就写了一副“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对子贴在门上,拒绝别人上门访问,这应是中国第一副对联。   谈到对联的发展史,必须谈到一个人——朱元璋。明朝开国初年,号称对联天子的朱元璋,定都南京后下了一道圣旨,春节时家家户户必须得贴对联。清代学者陈云瞻《簪云楼杂话》就记载到: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传旨“公卿士庶之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皇帝亲自倡导贴对联,当然效果好了。不仅如此,每年大年除夕的晚上,他还微服私访,看谁家的对联写得好,谁家的写得不好,谁家如果没写对联还必须补上,有的家庭不识字,不会写对联,他还亲自给写对联。于是春联遍布当时首都金陵各处,所以金陵又有“楹联之都”美誉。   自此以后,春节张贴春联,取代了过去挂桃符的习俗。在中国对联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朱元璋这个封建皇帝的一大贡献。且看对联天子朱元璋赞美金陵秦淮河之美的一副对联:“佳山佳水,佳月佳风,千秋佳地;痴声痴色,痴情痴梦,几辈痴人。”意思是说南京真是太美啦。   还有一个故事:有一次朱元璋与四子朱棣(永乐皇帝)、长孙允炆(建文帝)看赛马时触景生情,想考考四儿子和长孙的才华,就出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让他们对下联。可允炆不懂对联意境,就对了“雨打羊毛一片毡”这样的下

文档评论(0)

xinshengwenca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1233133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