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或今体诗.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体诗或今体诗,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近是相对的,我们跟着古人这么叫罢了。据专家研究,近体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成熟。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 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五花八门,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可以说古体基本不讲格律。 所以只谈近体诗。 基本格式 基本格式还是必须遵守的。如同馒头和水饺的区别,不遵守就不伦不类了。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和七言格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句的字数不同。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诗共四联八句。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可以认为是从律诗转化而来的。 若两联都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颈联和尾联;若第一联不对仗第二联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首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和第二联都不对仗,则是截取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用韵 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 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 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这叫做借邻韵发端。 古音和今音已大不相同。有一些在古代属于不同韵的,现在已看不出差别。 古人认为属于同一韵的,在今天读来完全不押韵。 某些古代的平声字,现在读成了仄声字。 所以我们学读唐诗时,不要学偏,更不要故意也学该韵不压韵,古今读法不同而已。古、今音的有不同,读古诗也要注意。这些不同,有时可以借助方言加以区分。这些属于训诂学的范畴,有兴趣者可以研究。 平仄 在用韵一章中已经讲了每句尾字的平仄,那是基本规定,最好遵守。 近体诗的构成规则就是:对句相对,邻句相粘。 对句相对,是指一联中的上下两句的平仄刚好相反。 第一联上句如果不押韵,跟其它各联并无差别,如果上、下两句都要押韵,都要以平声收尾,这第一联就没法完全相对,只能做到头对尾不对。 为什么要讲平仄?无非是为了顺口,读起来不别扭。要造成声调上的抑扬顿挫,就要交替使用平声和仄声,才不单调。汉语基本上是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单位的,重音落在后面的音节上。以两个音节为单位让平仄交错,就构成了近体诗的基本句型,称为律句。 我们写诗的时候,很难做到每一句都完全符合基本句型,写绝句时也许还办得到,写八句乃至更长的律诗则几乎不可能。因此就有了这么一句口诀,叫作“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就是说第一、三、五(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灵活处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则必须严格遵守。这个口诀不完全准确,在一些情况下一、三、五必须论,在特定的句型中二、四、六也未必分明。 除了韵脚,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这叫“孤平”,是近体诗的大忌,在唐诗中极少见到。象这样不合律的句子,叫作拗句。有名家有意写过不少拗体近体诗,这种探索另当别论。 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 在句尾连续出现了三个平声,叫做“三平调”,这是古体诗专用的形式,做近体诗时必须尽量避免。 有专门论著规定了律诗的平仄格式,这里不赘述。 平仄是易学难精的东西,对于古人来说有文字游戏的成分。我们学习古诗没有必要完全遵守。建议讨厌平仄的朋友可以不研究这些东西,凭语感顺口就可以了,同时注意每句尾字的平仄。注意不要因词害意。 粘对 再来看看邻句相粘。相粘的意思本来是相同,但是由于是用以仄声结尾的奇数句来粘以平声结尾的偶数句,就只能做到头粘尾不粘。 为什么邻句必须相粘呢?原因很简单,是为了变化句型,不单调。如果对句相对,邻句也相对,不知相粘,从头到尾,就只是两种句型不断地重复。 粘对也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一般看其偶数字和最后一字即可。 如果对句不对,叫失对;如果邻句不粘,叫失粘。失对和失粘对古人来说,都是近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