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的发展演变及特点.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律詩的發展演變及其特點專業:2010級國學班 姓名:楊鳳芹 學號:2010300010060近體詩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詩,又稱“今體詩”,與“古體詩”相對,這是沿用唐人的稱法。近體詩源於齊梁,形成于初唐,他是在五古、七古的基礎上,吸收了六朝崇尚駢偶和講究音律的風習,經過幾代人的辛勤探索而逐漸出現的新型詩體,對篇章、句式、對偶、音律都有嚴密的限定。近體詩體現了我國古典詩歌音韻美的最高成就,標誌著我國詩歌創作進入了一個光華燦爛的新天地。 (一) 律詩的起源前人分析律詩有六大要素組成,這六要素是整、儷、葉、韻、諧、度。所謂整,是指每句字數要整齊,或五言,或七言。儷,是要求在詩中使用駢儷,即對仗。葉,指奇偶句的平仄是相對的。韻,指要押平聲韻。諧,指全詩平仄必須有規定。度,指全詩字數是一定的。這六要素中最根本的、內在的要素是兩項:一是修辭上要講究對仗,一是音調上要講究平仄。因此,律詩的起源和形成,主要決定於中國古代文學語言上的兩項發展,一是對仗,一是聲調,而這兩項在文學史上的發展都有一個漸趨發展的過程。對仗,又稱對偶或者排偶,是把用類的詞或者對立的詞並列起來,形成一種對稱和整齊之美。這種對仗的修辭現象在我國古代詩文中出現的很早,《詩經》《楚辭》中均有出現,但是這也只是作者偶一為之的現象,並非有意識的追求。而在中國文學史上大力追求排偶,是從晉以後開始的,一般認為詩人陸機是第一個。陸機之後,相繼出現的詩人、作家,如潘岳、謝靈運、顏延之、謝朓、庾信、薛道衡等南北朝文人,就更把對仗之風推向高潮,且愈演愈烈,越求越工。總之,從晉到隋這一時期駢儷、排偶技巧的發展和盛行,已為唐代律詩的產生,準備了一個重要條件。律詩的另一個主要因素,是講究語言的聲律,這實際也是由晉以後的南北朝時代就已經開始了。詩歌的聲律產生於對漢語音韻的研究,中國聲韻之學肇自東漢始,是在對佛教經典的翻譯和誦讀中逐漸探索出來的。關於語言聲律的發展和研究,一般認為自梁代沈約始,但其實關於聲律聲韻的著作早在沈約之前的魏晉時代就已經有了,大約語言上的“四聲”之說是在沈約之前就有了,但沈約的重大作用,是提倡把四聲音韻方面的研究運用與詩歌創作,並從理論上做出初步的歸納。近體詩完成于沈、宋,但從諸如對仗、聲律等方面的發展來看,實際上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演變過程,到初唐時期,不過水到渠成而已。中國古代的詩歌,由原始型的二言體,發展出四言體,接著是雜言式的楚辭體和樂府詩體的出現,後經過無數詩人的探索,在民間歌謠新形式的啟發下,結合著漢語語言的特點,而產生了五七言詩,從此,我國的詩歌形式便定性於五七言詩,五言和七言詩成為最主要的。普遍流行的形式。從上述發展情況來看,我國古代詩歌是比較講究詩句的字數多少和趨向於使句式整練的,同時也講究節奏和用韻,但在唐代以前,我國的詩歌並沒有一套嚴密的格律,沒有什麼對音律和篇章的硬性規定。中國古代詩歌由非格律詩到格律詩是有一個醞釀。孕育的過程的,而這個漫長的過程中,最明顯的轉變是在“永明體”出現以後。東漢以後至魏晉,文人創作的五言詩開始出現並發展起來,而詩與音樂的分離,促使一部分作家開始從詩歌語言的本身,探討聲律和諧的規律,從而取代了“音聲反覆運算”的初步認識,這種認識到了永明年間出現了一個質的飛躍。齊梁文學有著嚴重的形式主義傾向,受當時風氣影響,詩歌內容空虛、思想貧乏、感情輕浮、風格妖豔,這是我國文學史上的一股反現實主義的逆流。正是由於內容空虛、思想貧乏,使得當時的一些作家和詩人專門從文學形式方面入手,於是他們講究對仗,也熱衷於詩歌音律的追求,正是在這個時候,構成詩歌音律的一些要求被他們所認識並付諸實踐,從而創出了一種自別于古體的新的格律詩,建立了初步的詩律學,為唐代近體律詩的出現打下了基礎。齊梁時代已有聲律的發展,並形成了某些規則,因而形成了齊梁體詩歌。但歷史上並不就稱齊梁時代的詩為“律詩”,這是因為中國詩歌講究音律雖自齊梁體始,但是後來又有新的、重要的發展,也就是說直到唐代才發展完備並定型下來。被唐代人稱為“近體詩”的律詩的形成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和初唐以後的科舉制度有關,一般詩歌或其他文學形式,作為應制科目時,往往就要有一定的規格,而通過統治階級提出要求和提倡,對某些文學形式的興盛和發展也會起到不小的作用。並且,到了初唐以後,隨著聲韻學、修辭學的進一步發展,在齊梁體詩歌的基礎上,產生了一次飛躍,這就是具有嚴密格律和固定形式的律詩出現了,在這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的便是沈佺期、宋之問。所以,律詩歷來被認為起始于唐代的沈佺期和宋之問。(二)律詩的特點一.近體詩的類別1.絕句:①五言:例如王之煥《登鸛雀樓》 ②七言:例如杜牧《山行》2.律詩:①五言:例如杜甫《春望》 ②七言:例如李商隱《無題》3.排律:①五言:例如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②七言:例如白居易《太湖書事寄微之》4.雜體:

文档评论(0)

dart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