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硅谷史话
半导体罗伯特·诺伊斯 一个人想要名垂青史已经非常困难了,罗伯特·诺伊斯(Robort Noyce)却三次将他的名字写入了史册。作为硅集成电路的发明者,诺伊斯在科学史上已经留下了无法抹煞的痕迹,这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促成了历史的“大转折”,引发了IT时代的来临。与此同时,诺伊斯还创办了两家硅谷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司:第一家是半导体工业的摇篮──仙童(Fairchild)公司;第二家就是大名鼎鼎的英特尔公司。
诺伊斯1927年12月12日出生于衣阿华州的一个牧师家庭,1953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士学位。1956年,在一次华盛顿的技术报告会上,诺伊斯的报告打动了当时大名鼎鼎的肖克利,1个月后,诺伊斯加入了肖克利实验室,可惜好景不长,1957年,诺伊斯与其他7位青年科学家一同集体辞职,创立了仙童半导体公司。诺伊斯成为了这著名的“八个叛逆天才”的领袖,担任公司的总经理。
在仙童,诺伊斯最大的成绩就是领导发明了硅集成电路。1959年2月,德州仪器公司的工程师基尔比成功地研制出了锗晶片集成电路,并申请了专利。这个消息让当时也在从事集成电路研制的诺伊斯和摩尔震惊万分。幸好,基尔比在硅晶片方面碰到了诸多难题,而在硅晶片方面的研究正好是仙童的强项。他们成功地解决了在硅晶片上进行两次扩散和导线互相连接等问题,诺依斯更提出了用蒸发沉积金属的方法代替热焊接导线,非常巧妙地解决了元件相互连接的问题。1959年7月,仙童也向美国专利局申请了发明专利。于是整个20世纪60年代,仙童和德州仪器相互控告,最后法庭将集成电路的发明专利授予了基尔比,而将关键的内部连接技术专利授予诺伊斯。事实证明,诺伊斯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因为硅的商业前景要远远超出锗,我们现在看到的集成电路几乎全都是基于硅晶片。硅集成电路的发明对整个IT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个人计算机的发明成为可能,这是20世纪人类在电子领域的重大突破。
20世纪60年代末期,仙童四分五裂,逐渐走向没落。1968年8月,诺伊斯与负责研发的戈登·摩尔和工艺开发专家安迪·葛鲁夫一起辞职。诺伊斯准备了一页半的简单文件,和摩尔、葛鲁夫一起拜访了著名的风险资本家阿瑟·罗克。结果只用5分钟时间就成功地筹集了250万美元。在筹集到资金之后,诺伊斯等人创立了一家新的公司,那家公司就叫做英特尔(Intel)。在诺伊斯领导下,公司主攻存储器市场,到了1972年,Intel销售额就达到了2340万美元,奠定了半导体业界领导者的地位。
在英特尔创建初期,诺伊斯扮演了关键角色,奠定了公司文化,开创了没有墙壁的隔间办公室新格局,取消了管理上的等级观念。诺伊斯非常推崇开会,公司各部门各工作小组随时都可以召开会议。公司专设了开会房间,谁先到,谁就可以使用,就像露天停车场一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诺伊斯开始游离于公司的日常经营之外,他开始更多地活跃于国内、外的舞台上。
1990年6月,在一次商业会议前,诺伊斯去游泳。这位半导体业界最伟大的人物,突然因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享年62岁。
在英特尔创始的三驾马车中,诺伊斯自然是最耀眼的人物,传奇式的发明家,半导体业的政治家,他是英特尔公司的“脸面”。甘于默默无闻的戈登迪·摩尔则是公司的“心脏”。而强硬的“暴君”安迪·葛鲁夫(Andy Grove)则是公司充满力量的“铁拳”,他将Intel变成了在CPU领域乃至整个IT领域的巨无霸。
1985年,英特尔推出了世界上首款32位处理器80386,把所有的竞争对手都甩在了后面。此时,葛鲁夫决定向当时的合作伙伴也是潜在的竞争对手AMD动手了。他终止了双方1981年签订的协议,不再授权AMD生产80386芯片而是由自己独家制造,而且在这之前,葛鲁夫始终信誓旦旦很快会给AMD正式的80386生产授权。在双方谈判无效的情况下,1987年AMD一纸诉状将英特尔告上了法庭,并且开始着手自主开发完全兼容80386的芯片。
葛鲁夫当时想尽了各种办法把这场官司拖着,他很清楚,只要诉讼一天没有最终判决,AMD就一天不能生产386芯片,这场官司就这样一直被拖到了1995年,AMD终于获得了生产80386的资格,但奔腾也即将上市,生产授权已经毫无意义。
1989年,AMD终于开发出自己的386芯片──AM386。为了阻止AMD借助此新产品东山再起,葛鲁夫别出心裁地想出个理由,起诉AMD非法使用“386”这一所谓英特尔的名字,AM386的上市又被英特尔给拖延了。虽然最后法院判定386是一个通用的名字,而非英特尔所专用,AM386得以上市,但这已经是1991年3月的事情了,错过了销售新产品的最佳时机。
虽然这两场官司都以AMD的胜诉告终,但无疑葛鲁夫的目的已经达到了,AMD为这两场官司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数千万美元的诉讼开支,公司高层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