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颅内出血 一、脑膜脑膜自外向内依次为:硬脑膜、脑蛛网膜、软脑膜。 ·硬脑膜:坚韧而有光泽,由两层合成,外层源于颅骨的内骨膜,内层较外层坚厚,两层之间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脑蛛网膜:薄而透明,缺乏血管和神经,与硬脑膜之间有硬膜下隙,与软脑膜之间有蛛网膜下隙,蛛网膜下隙内充满脑脊液。·软脑膜:薄而富有血管和神经,覆盖于脑的表面并伸入沟裂内。二、颅内出血颅内出血分为:硬膜外出血、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高血压性脑出血。·硬膜外出血:指出血积聚于颅骨与硬膜之间。·硬膜下出血:指出血积聚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所致。·高血压性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绝大多数是高血压小动脉硬化的血管破裂引起。(一)、硬膜外出血1、临床: ·多发生于头颅直接损伤部位,损伤部位多伴有骨折。 ·多位于颞、额顶和颞顶部。 ·由于硬膜与颅骨粘连紧密,所以出血的扩散范围比较局限,因此血肿多为双凸透镜形。 2、影像学: CT: ·血肿多变现为颅骨内板下双凸形高密度影,边界锐利,血肿范围一般不可跨越颅缝; ·可见占位效应,中线结构移位,侧脑室受压、变形和移位。病例一 JB1004486 男 41岁 头面部外伤疼痛1天 病例二 JB961809 男 46岁 头部外伤后1小时 病例三 JB1038896 男 46岁 头部外伤后疼痛2小时 (二)、硬膜下血肿1、临床: ·多为减速性头外伤所致,无颅骨骨折或骨折仅位于暴力部位; ·好发于额、额颞部; ·血肿位于脑凸面硬膜与蛛网膜之间,由于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结合不紧密,因此血肿扩散比较广,形状多为新月形或半月形。 2、影像学: CT: ·急性期(3d以内)变现为新月形高密度影,少数为等、低密度影;亚急性(4d-21d)和慢性期(3w以上)为高、等、低或混杂密度影。 ·硬膜下血肿范围较广泛,可跨越颅缝,因为常合并脑挫裂伤,所以占位征象较明显。(三)、蛛网膜下腔出血1、临床: ·有外伤性与自发性,自发性以颅内动脉瘤、高血压动脉硬化和AVM多见; ·临床特点为三联征:剧烈头痛、脑膜刺激征、血性脑脊液。 因此腰穿脑脊液可以明确诊断。2、影像学: CT:直接征象表现为脑沟、脑池密度增高,出血较多时呈铸形。 间接征象表现为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脑内血肿、脑室内出 血、脑疝等。病例四 JB1032027 男 68岁 头部外伤后3小时 病例五 JB996711 男 42岁 车祸致颅脑外伤18小时 (四)、高血压性脑出血1、临床: ·主要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逐渐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意思障碍等; ·好发于基底节、丘脑、大脑半球、脑干及小脑; ·血肿多表现为“肾形”。 2、影像学: CT:急性期(包括超急性期):脑内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影,灶周出现水肿带,血肿较大者可出现占位效应; 亚急性期:血肿密度逐渐减低,灶周水肿减少,血肿周边吸收,中央仍为高密度影,出现“融冰征”; 慢性期:病灶呈圆形、类圆形或裂隙状低密度影,病灶较大者呈囊状低密度区。 出血较多时可破入脑室,呈铸型;少量时可出现分层,上层为脑脊液,下层为血液。病例六 JB856183 男 68岁 言语含糊2小时余201411-1111-1312-0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