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Btest06.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 大 学 英 语 四川农业大学 夏新蓉 大学英语(B) Test 6 Part I Use of English Part Ⅱ Reading Comprehension(阅读理解) Part Ⅲ Vocabulary and Structure Part Ⅳ Cloze(完型填空) Part V Writing(作文) 打电话(Making telephone) 1.Who are you 用英语打电话时最常见的错误就是问对方“Who are you”。因为用中文打电话或接电话时,常用“你是谁”来询问对方,以了解他的身份。但在英语中却不能这样发问。电话交谈有其特殊性,即谈话对方无法借助于面部表情进行交流,所以措辞比平常更加恭敬。在询问对方姓名时,英语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主要有这几种: Who is calling, please? /Who is speaking, please? May I have your name, please? Would you tell me your company’s name, please? May I ask who’s speaking? Whom am I speaking to? Could I ask who I’m speaking to? How do you spell your name, please? 如果是替别人接电话,还可以说:“What name shall I give?”或“Who shall I say is calling, please?”如果是熟悉的朋友之间讲话可以随便些。如从声音中来判断对方是谁,可以问“Is it you, Mary?”但要注意,这只限用于熟人之间。而谈论公事的正式场合,不可以随便这样说。 2.I’m Mr. Wang 按照中国人的习惯,打电话一方常说“我是……”,但在英语中在电话中说明自己的身份、姓名时应该说:“This is ……speaking.”要说明的是,西方人不自称为“My……”。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说:“This is Wang Li speaking”。接电话一方常常是先将自己的电话号码或姓名报给对方,以避免在双方正式通话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比如可以说:“This is 81623.”或“This is John Li’s phone.”当然也可以说“This is John Li speaking.” 3.如何理解“speaking” 在打电话时,常遇到以下情况: A: Hello, This is Mary speaking. Can I speak to Tom? B: Speaking. 如何理解其中的“speaking”呢?是不是B没有听清A所说的,让A再说一遍呢?不是的。“Speaking”是“This is Tom speaking”的省略说法。听到“Speaking”之后,打电话的一方应该明白他已经找到了要找的人,应该尽快进入话题,开始正式交谈。 西方人在邀请别人时语气很客气。同样,在回答时也很有礼貌。所以,无论是否接受邀请,使用的表达方式都很礼貌。如果能接受通常说“Yes, I’d love to. Thank you.”(好吧。我很乐意去,谢谢!)如果因确实有其它安排而不应邀,一般要先表明态度是愿意去,然后再道歉说明自己不能去的原因。注意说原因时一定要清楚、具体,绝不含糊。否则,对方就会误以为你是不愿意去而不高兴。这时,你应该说:“I’d love but I’m sorry to say that I have other plans. My brother will have a birthday party at that time and I was invited to go.”(我非常愿意去,但实在是很抱歉,我还有其它的安排。我弟弟邀请我去参加他的生日晚会了。)这样说还是不够客气。最后,应加上一句“Thank you all the same.”(尽管我不能去,但还是要感谢他的盛情邀请。) 中国人在这一点上常犯的错误有二。一是非常生硬地拒绝别人的邀请,直接用“No”来回答,这样是失礼的。二是按照中国人特有的方式,太含蓄,不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使西方人不知道你究竟是什么态度。比如一个中国人在接到一个English speaker的邀请后,他很愿意去,但又不直接说,却做了如下的回答,叫人不明白他是愿意去,还是不愿意去。“Oh, that will be troublesome. You will be very tired.”(太麻烦您了,让您受累了。) 道别用语 请不要对号入座 许多汉语的表示法在英语中是不存在的。所以在学习英语的

文档评论(0)

jizi633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