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为淮滨泥叫吹定名定性定位.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为淮滨泥叫吹定名定性定位 (代前言) 扯罗罗,捞堂堂,南山来个花姑娘。捎的啥包,小叫吹子。俺孩儿吹了,命也长,身也强。 ——题淮滨童谣 读了这个标题,你也许会哑然失笑:一副教师爷腔调。读了这首童谣,你也许会乐了:当地小孩子早就为淮滨泥叫吹定名定性了。是的,我们确实受这首童谣的启发,站在民俗学、社会学、宗教学的学术立场上,为淮滨泥叫吹做过定名、定性、定位之事。淮滨郭文斌打电话,说他们的泥叫吹研究专著被列入省社科文库要出版,让我写篇前言,并说时间紧,用那篇博客上的文章就可以了。我随后将那篇写于2009年6月26日的博客文章调出来看看,有3000多字,觉得内容上也有点实货,但作为专著的前言似乎“随笔”了一些,就让文斌再等些时,我另写一篇“庄重”一儿的文章。 一 早在2008年,河南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领导小组在郑州召开会议,部署在全省开展民俗、民间美术、古村落三项普查。 时任省抢救工程领导小组组长的省委宣传部孔玉芳部长作了动员和部署。当年的9月,省民协作为抢救工程的主办单位,又在信阳召开了一次三项普查推进会。也就是在这次会上,与会的淮滨县民协主席郭文斌对我讲,他们那里在三项普查中发现了彩绘的泥玩具,热情地邀请去看看。我当时一听,感觉很新奇:在我省,黄河流域民间泥彩塑玩具较多,而淮河流域有民间泥彩塑玩具则没有听说过。同会的倪宝诚先生听说了此事,觉得此发现有价值,我们相约一块儿去看看。但因为事情多,一直未成行。郭文斌却一直惦记着这件事,隔一段就要来个电话。此事一直拖到了2009年6月下旬,终于成行了。 二 2009年6月22日,一大早,趁凉快我们一行四人打着“小红旗”(车)出发了。由程健君带队,程是省民协副主席兼秘书长;75岁的倪宝诚老先生是河南的民间美术大家,也是研究民间泥玩的专家;民协办公室主任王健开车,上了高速才知道他这次是首次开车跑长途;比倪老师小一轮的我,虽然头上有顶民协副主席和省民进啊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的帽子,但对民间泥玩则是“半瓶子醋”。 我们先到信阳住一晚,和信阳文联副主席张善伟、民文专干李冰两人会合。我们在第二天上午赶到淮滨时,淮滨文联主席赵刚和郭文斌在等候着我们,并且准备了一份文字材料、两盒样品。他们介绍情时, 称为“彩绘泥塑”、“泥叫响”。那两盒样品是新做的,如同旅游纪念品,看不出有什么特色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价值。我和倪老师面面相嘘,担心大热天白跑了一趟。下午,便催赵刚和郭文斌带我们去实地察看。 三 淮滨泥叫吹产地在县城西北的三空桥乡,生产集聚村落是肖营村。那里距县城有25公里,地处豫晥两省,淮滨、新蔡、息县三县交界之处,淮河北岸,洪河南岸,一片平原沃土。李昂乡长和村支书领我们走访了五户艺人,在每户艺人家里都看作品并座谈,并全程录像和拍照。这五户户主全是郑姓,郑宝民、郑振海、郑增良、郑宝国和郑镇江。听艺人们讲,我们来的不是时候,他们做泥叫吹都是在冬天农闲时节,春节前拉到附近庙会上去卖了,所以家里没剩下多少了,品种也少。郑增良送孙女去北京了,只有老伴在家。王健帮她摆放作品时,在屋里发现了一个模子,像是石头做的,拿给我们看。模子粗看像陶模,外面泥迹斑斑,细看是一种很细腻、很软的石头,有点像方城做石猴的那种滑石。让再找找,居然又找出来一个石模。一个石模背面刻有篆体的“寿”字,一个背面刻有篆体的“燕”字。刻燕字的就是制燕子的。郑增良老伴一再强调;这是石模,不是泥烧的,是从爷爷那辈传下来的。石模在我们手里传过来传过去,我看看,你看看,我再看看,你再看看……,看石模不够过瘾,再比照着用石模制作出来泥叫吹一块看。用石模扣出来的泥玩,有圆雕味,造型率真,手法稚拙,用石模扣出来的泥叫吹和儿童率真、稚仆的天性十分的吻合。石模不但验证了肖营泥玩的传承历史,也显示出了肖营泥彩塑的本来面貌和艺术风格。我不禁叫道:见了石模子,才找到了感觉。倪老师讲:泥彩塑石模的发现,在我省尚属首次,淮阳和浚县也没有石模。后来在郑宝国和郑镇江家,也都找到了石模子。石模子从工艺上讲,是先雕刻模而后翻制出泥叫吹的。浚县泥咕咕用的泥模,是用做好的泥咕咕翻出的。石模的制作工艺比泥模复杂,雕刻技艺要求也高,使用寿命会更长。我们大喜过望,千丁咛万嘱咐,让艺人原地保护好石模子,千万不能卖也不能丢失。 四 发现泥叫吹石模,让我们兴奋不已。晚上,我和倪老师同居一室,谈了很久很久,其中一个议题就是给肖营泥叫吹定名、定性和定位。归纳起来, 我们初步是这样看待和认识淮滨泥叫吹的,简言之就是: (一)定名问题。淮滨的文字材料和口头介绍中,将其称为“彩绘泥塑”和“淮滨泥叫响”,我们认为不妥帖。彩绘泥塑是类概念不是种概念,不宜作为名称。而泥叫响也通俗得不够。实际上在童谣中已有了很好听很形象的名字“泥叫吹”。淮滨泥叫吹的工艺形态是经过低温焙烧的陶,已经不是泥了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