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美国基层民主.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战美国基层民主 胡晓进美国竞选游戏的最大规则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尽一切可能地将自己推销出去,让选民认识、了解、认同自己,投自己的票。如何推销自己?当然是要扩大知名度,从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竞选口号、政治广告等方面赢得选民的认同。   胡晓进   《亲历民主》   [美]龚小夏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第一版   269页,28.00元????????????? ?   1831年4月,两位法国青年贵族乘船离开政局动荡的祖国,到大洋对岸的美国去考察新监狱制度。经过一个月的海上颠簸,他们在美国罗德岛的纽波特登陆。此后九个月,他们取道纽约、费城和波士顿,向西横跨大湖区到达今天的威斯康星州(当时还是美国的边塞),然后顺俄亥俄河、密西西比河南下,直至新奥尔良,再北上穿过内战前的南方,到达首都华盛顿,于1832年2月离美返国。次年,两位年轻人合作写出了他们的考察报告:《关于美国的监狱制度及其在法国的运用》,报告被译成英、德、葡等几国文字,在欧洲流传一时。   但真正使这次考察铭记史册的,却是两年后出版的另一部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书的作者正是其中的一位青年贵族、当时不到三十岁的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托克维尔根据自己访美期间所做的十几本笔记,详细讨论了美国的乡镇自治、联邦宪法、个人自由、民主政治与身份平等,为当时王权与贵族当道、特权与腐败横行的欧洲大陆,带来一股充满希望的清新空气。   四十年后(1870年),两位同样年轻的英国人也慕名跨海而来,到内战后百废待兴、刚刚开始工业化的美国,考察立宪民主与联邦共和在新大陆的百年实践经验。这两个英国人,一个叫詹姆斯·布赖斯(JamesBryce),当时是牛津大学的民法学教授,历史与政治学家,后来曾出任英国驻美大使,获贵族头衔;另一位叫戴雪(A.V.Dicey),著名律师,后来也到牛津大学担任英国法教授,首倡法治国家(ruleoflaw)与不成文宪法。   从古罗马时期开始,一直到孟德斯鸠,几乎所有的欧洲思想家都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式国家,幅员大的共和国无法持久存续,比如罗马。但美国人却以成文宪法的形式,建立了一个幅员辽阔的复合共和制国家。这个奇特的共和国,从成立之日起,就被视为怪物,不为欧洲人所看好。但是一百年过去了,这个年轻的立宪共和国依然生机勃勃、活力无限,虽经内战,却依然运转良好,而且国土面积还在不断扩大。这不禁引起了欧洲人的反思。年轻的布赖斯被他在美国看到的一切深深吸引,为了探究这个新兴共和国成长的奥秘,此后十余年间,他又两次(1881与1883年)到美国旅行访问,沿着托克维尔的足迹收集写作材料,并于1888年在伦敦出版了三卷本的《美利坚共和国》(TheAmericanCommonwealth)。   与很多英国知识精英和贵族一样,布赖斯也对大众民主持怀疑态度,更愿意用共和国来定义他所看到的美国。在《美利坚共和国》一书中,他逐一介绍分析了美国联邦与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与运作程序,以及政党政治与大众舆论。书中很多地方,明确提出托克维尔的描述与理解不够全面,或者已经过时。在布赖斯看来,托克维尔对英美的政治传统缺乏深入认识,带着一种先入为主的理想民主观来到美国,他眼中的美国民主,类似于柏拉图笔下的理想国,可以作为改革法国弊政的榜样,但绝非美国政治的真实写照。   如果对比1830年代与1880年代的美国,我们可以说,布赖斯的批评并非没有根据。托克维尔访问的美国,基本上是个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教育相当普及,贫富差距不大,政党政治的弊端尚未显现。而1880年代的美国,则正处于移民蜂拥而入、城市高速扩张、财富高度集中、政治腐败、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改革前夜。因此,对于美国的民主制度与平等前景,布赖斯比托克维尔更悲观。   回过头来看,尽管托克维尔对民主一词缺乏明晰定义,但从书中他对美国民主政治的真实描述与某些溢美之词,不难发现理想民主制度的几个基本特征:立宪政体、投票选举、人人平等。按照这个标准,当时的美国民主仍很不完善,但民主的根基却非常之牢固。这个根基就是宪政之下的基层自治,即基层民主。基层民众中所蕴含的巨大创造力与能动性,也使得美国的政治具备强大的自我修复与提升能力,能一直延续至今,不致腐败变质。   可惜的是,从晚清到民国,再到新中国,从五大臣出洋考察,到众多的留美、访美学者、政客,几乎无人注意到美国基层民主的重要性。只是到了近些年,才有几位在美国长期或短期生活过的知识分子,论及美国基层民主,比如林达、薛涌、刘瑜等,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与悉心观察,对美国政治的微观层面进行了深入描述与分析,文字生动、活泼,颇受国内读者欢迎。但是由于并非亲身参与,他们的论述仍停留在“局外旁观论”的层面,不够真切。真正亲身参与美国基层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