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促织 同步练习粤教版选修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促织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填出下列句中省略的代词: (1)令以()责之里正。(2)折藏之,归以()示成。 2、填出下列句中“然”的三种用法: (1)成然()之。(2)今公子故过之。然()赢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3)蛇宛然()尚在。 3、从译文中填出课文里的语句: (1)嘴唇有时候张开,有时候闭着。 (2)就合起来放进斗蟋蟀的盆里。 (3)又用鸡试着争斗。 (4)没有多久,县令由于政绩突出而传到上面去。 (5)拘谨而又不善于说话。 (6)县令严定限期,催促交纳。 (7)即使是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比不上。 (8)一会儿功夫。 (9)鼓起肢膀得意地叫。 二、解释各句中加黑字的含义。 1.试使斗而才()2.劣弱不中于款()3.无毫发爽()4.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5.不如拼博一笑()6.抚军亦厚赉成()7.民日贴妇卖儿() 三、为了弄清某些词义,可以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合理推断,还可以举一反三,把有关的词语集中比较,找到共同点。如《促织》中“循陵而走”的“循”字,我们既可以联系高一学过的“凡举事必循法以动”(《察今》),也可以想到现在语言中还常用“循序渐进”一词。按要求补充填写下表: 四、熟悉课文,然后按要求摘引原文词语。 1.成名交不上促织而遇到的困境: ①身体上________________②精神上________________ 2.成名按图觅虫的情景: ①觅虫时的动作、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得虫后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成子扑死促织后一家人的表现: ①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虫相斗时的双方对比: 五、认真阅读课文,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头便交代“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如果改为“宫中有促织之需,百姓争奔走焉”,你认为怎样?为什么? (提示:①从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来考虑,②抓住这句话中“宫中”与“民间”的对立以及“尚”与“征”的关系) 2.作品中生动描写了成名捉虫的细节,目的是什么?从下面的答案中选择一个恰当的在括号里打“√”。 ①目的是表明驼背巫占卜灵验() ②目的是表现成名被逼捉虫之苦() ③目的是说明成名捕虫技术提高() 3.作者寓讽刺于叙奇之中,常常不露声色,而揶揄谐谑的味道隐含其中,令人玩味不已。试从具体语言入手,分析下面一段引文的讽刺特点。 ……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 六、本文的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的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这一点在第六段中表现尤为突出。试将下列词语加以选择填入引文的括号内: 痛心疾首、惴惴、怒、愤、悲、苦、喜、哀、 愁、惨然、默然、气断声吞、慰、惊、惧、 未几,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索儿,儿渺然不知所往。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为(),抢呼欲绝。夫妻向隅,茅舍无烟,相对()(),不复聊赖。日将暮,取儿藁葬。近抚之,气息惙然。()置榻上,半夜复苏。夫妻心稍慰,但儿神气痴木,奄奄思睡。成顾蟋蟀笼虚,则()()()(),亦不复以儿为念。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东曦既驾,僵卧长()。忽闻门外虫鸣,()起觇视,虫宛然尚在。()而捕之……视之,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意似良。()而收之。将献公堂,()()恐不当意,思试之斗以觇之。 七、比较阅读是把两篇或几篇题材相类、内容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加以对照研究:既可以从立意、选材、手法、语言等方面进行多项的比较,也可以取一点进行单项比较;既可以异中求同比较相同点,也可以同中求异,比较不同点。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使作品的特点更为显豁,帮助我们提高鉴赏能力。试通过《卖炭翁》《石壕吏》《捕蛇者说》三篇与《促织》的比较,说明《促织》揭露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独到之处。 1.提示有关材料,作为比较研究的依据 ①《卖炭翁》题下原有小序:“苦宫市也。”“宫市”,名义上是宫廷派宦官(也叫“太监”)到市上去购买物品,实际是任意勒索,掠夺。 ②《石壕吏》的写作背景是:安史之乱中,唐将郭子仪等在敌人两面夹击之下,全线崩溃。后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这时刚好从洛阳回华州,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根据自己目睹的事实,写成此篇。 ③《捕蛇者说》结尾写道:“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④《促织》开头写道,“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最后“异史氏”发表评论说:“故天子一跬步,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