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肖邦的音乐 肖邦创作的主体是钢琴作品。主要代表作有《第一叙事曲》、《降A大调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b小调谐德曲》、《 降b小调奏鸣曲》,以及写于早年的两部钢琴协奏曲。他的作品中的哀情,犹如他自己说的,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的心声;他的作品的战斗气质,就象舒曼高度评价的那样,是“埋藏在花丛中的一尊大炮”,它向全世界宣告:“波兰不会亡”。 故园恒在 * * * * 肖邦故园 (波兰)雅-伊瓦什凯维奇 肖邦 肖邦画像 关于肖邦 弗利得利克·肖邦是伟大的波兰音乐家。1810生于华沙的近郊热那佐瓦沃拉。从小就显示出特殊的音乐才能,六岁学弹钢琴,七岁发表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八岁举行了第一次公开演奏,被人们誉为神童。少年时代,肖邦接触到了波兰城乡的民间音乐以及不少波兰爱国人士的进步思想。1826年起,肖邦正式成为音乐学院的学生,与不少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这些年里,肖郑经常去乡间度假,欣赏自然风光,倾听农民的歌唱、奏乐,参加乡村的舞会和婚礼。祖国的文化、民族民间的音乐,就像种子一样,播种在肖邦的心田里。 十八世纪末至十九世纪中期的波兰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国家,1830年德军攻占波兰,以后肖邦大部分时间在法国度过。肖邦的朋友、波兰诗人维茨凯维支在给肖邦的信中写道: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肖邦深受影响。 1830年11月,在萧瑟的寒风和动荡不安的国家局势中,肖邦带着一只满盛祖国泥土的银杯告别故国辗转来到巴黎,他经常和聚集在 巴黎的各国文艺家交往,如雨果、巴尔扎克、海涅、李斯特、贝利尼等。这些人尽管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但是,他乡作客、举目无亲的感受,始终使他悲郁不已。三十年代中期,他的身体越来越弱。1849年,39岁的肖邦在对故国的无限追思中离开人世,身后留下大量的音乐杰作,其作品中的爱国主题历来备受世界的尊重。离世前,肖邦嘱人在自己死后把心脏运回波兰。 肖邦故居 作者花如此多的笔墨去描写肖邦故园,文中描写肖邦故园特征的词句有哪些? “简朴”“清寒”“简陋” 等。 肖邦塑像 肖邦故园 肖邦故居的练琴房 1、2故园地点、历史由来、特点、如今地位 一百多年前贵族府第的侧屋 简朴、清寒、简陋 圣地 殿堂 古迹 摇篮 源泉 (出身卑微) (家境清贫) (成就巨大) 对比 3肖邦及其音乐的地位 4说明艺术家创作与其环境的关系,总领下文 描写肖邦音乐与肖邦故园的关系 5—8肖邦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最理想的序曲 9-10肖邦与故园(眷恋) 11肖邦音乐与肖邦故园 13肖邦音乐与肖邦故园 12肖邦与故园/国、肖邦音乐与肖邦故园 14-19肖邦音乐的影响和魅力 20-27身临其境:故园景色与肖邦音乐相融相合所产生的魅力 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涌向肖邦故园 藏在花丛中的大炮(斗争武器) 同肖邦促膝谈心 令人重拾对波兰文化的信心 波兰民族的最坚韧的纽带、民族精神的支柱和基础 银铃般清脆的响声 微弱的琴声 四野茫茫 白雪覆盖 冬 奏鸣曲结尾难忘的三重奏 金黄 寂静 花园 林阴路 小桥 落叶 秋 叠句 船歌的琶音 F小调叙事曲 悠扬的旋律清丽的和声 白色、黄色 幽香 银灰、淡紫 簌簌声响 芬芳香味 夏 最温柔的曲子 轻盈的速奏 嫩黄 纷红 春 音乐 景色 季节 主题归纳 通过对肖邦故园和肖邦音乐的描绘、肖邦非凡一生的回忆,赞美了肖邦深沉的故国之恋,表现了作者对肖邦深深的崇敬与无限的怀念之情。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