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唯一自传体遗着.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1张学良唯一自传体遗著[山海关注:本文原稿张学良将军写于 1957年,为奉蒋介石之命而作。九十年代在作口述历史时,张将军本准备将此稿付之一炬,在张之宇的劝说下留存下来。书中关于西安事变的记述很简单,采用的是当时国民党钦定的说法,对共产党的观感,也采用了蒋介石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给中共贴的标签,即苏俄的工具。至于对蒋介石的恭维,在本人看来,字里行间,显然是全书最言不由衷的一段,此稿的第一读者,蒋氏,未必就看不出来。张将军的原稿文字流畅,一气呵成,所以全文照录。张之宇的校补(凡注明“按:”处)则有些地方引典过多,文字晦涩,本人偷懒,录入时有所节略。原稿中凡提及孙中山,蒋介石之处,前面都空一格,是当时台湾流行的表示敬意的一种方式。]序言张之宇撰补这部初稿,思绪抢然,张学良将军使用自述式口语文体,由于写作时,张氏认为不是满意之作,并未加意于文字的润饰,也没有做出版的准备,所以落墨时的真情,使爱,憎呼之欲出。象无限辛酸下的语重千金,满膛恨血下的触目沮丧,意雄孤傲下的刺骨豪气,但文中藏情,写作时期的日记就是张氏《杂忆随感漫录》的心路历程了。有关张学良将军之论著,往往即或关于某一件事情,诸多亲历其境者的文字记载,也都大有出入。这本初稿系张氏由笔端记出了自己的见解与做法。笔者以张将军以后口头的解释与补充为整理时首要资料,用来反映张学良将军文字以外的心貌。同时遵循张氏要“实话实说”的原则指示,对经不起推敲的传讹之误,做一些补正。案积山堆关于张氏父子的著述中,张学良将军以《从草莽英雄到大元帅-张作霖》一册,签名赠与笔者,嘱曰:“这一本还可以拿来作参考。”(系陈崇桥,胡玉海编著,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由此得见张氏之不轻许可。其他诸多作品,张氏甚至以“放屁”嗤之以鼻,往往使一部巨著由于一件叙事失实,波及全书,实觉可惜。《杂忆随感漫录》不幸有虎头蛇尾草草结束之感,且这部初稿濒临于一焚。几经笔者建议与解说,才保存下来俟日后整理。目录(张学良自拟)前言我的父亲和我的家世我的家世我们原是河北人,我们本来姓李。我的祖父之死我的父亲弟兄二人某复不共戴天之仇避难投军编为巡防营管带剿蒙匪有功升为统领只身斥退蓝天尉军队之扩充和奉军名称之由来第一次奉直战争的前因后果巴黎和会助款成行收复外蒙之志未遂三角同盟以及第二次奉直战争同总理会见于天津同冯玉祥的合作以及冲突同吴佩服会见以及就任大元帅搜查苏俄大使馆逮捕北方共产党之元凶怒颜抗拒日本之要挟求索遇难后奉天之局势和逝世的真实日期义释刺客视民如伤告天求代我的生活少年时代我的教养军人生活穿上军衣就脱不下来了派赴吉林剿匪赴日观操第一次奉直战争担负整理军队之责第二次奉直战争患难易共安乐难纪律破坏重大的损失不断的战争撤出北京退回关外厌弃内战方面重责担负起力不胜任的重责顺服中央助成统一日本人之阻挠仇愤填膺几踉大祸实现易帜阻止直鲁军入境进谒蒋主席于北平抗俄之役扩大会议之解决与石友山的叛变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热河失陷我之去职我之与国民党少年时同国民党人的交游向往正式加入国民党对总理的崇奉对总裁的瞻仰出洋归国与管束解职赴沪戒除酗好放洋出国由欧归国忧愤好恶不得其正同中国共产党人的交接同周恩来会见于扶施变乱与技术坦白的自我批判军法会审廿年的生活对共产党的观感过去的懵懂考其理论审其言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按:此目录与内文标题,都是张学良所亲拟,前后文字略有不同,并遗漏了“后叙”,均为原来文字)前言:我在这十几年来,甚喜浏览历史,而深感中国史书,不只是古代史,就如最近之现代史,疑云重重,记载上多有不真实之处。然此并非皆由于写史者有意歪曲,而真实之史料,实在是难得访求也。有之传闻失实,有之记述讳隐,有之自我夸张,或者泯灭无可察考。此之对于后世之人,诚为重大之遗憾。我今山居幽闲,不揣冒昧,拟将亲身所经历,有关可供为历史的资料,真实记述,以供史学家之参考,或者有戒于后人。自度已近花甲之年,岁月无多,兹先就数宗关于我自身的,目下我能想起来的认为是比较重大者,分别写下。我虽尽力排除主观,然以我自己写自己之事,必然是有我自己的观念和我自己的言论在内,尤其是目下我自己的心情。我力求避免上述不实、讳隐、夸张之弊,而存其真。我半生戎马,又未曾致力于诗文,今日伏案写著,此诚东施效颦,文笔拙陋,词不达意,势在必然。再有现时我缺乏参照询谘,但凭个人记忆,年月日期,姓氏名号,无法写得清确,只得如此,以备补正。此记述之目的,旨在供献真实材料,所以不顾瑕疵。务请大雅谅之。假如有更好历史的同道,加以纠正补充,实所至望。张学良 四十六年元旦于清泉我的父亲和我的家世我的家世我们原是河北人逃荒逃到辽宁的我的家世,既非望族,亦非阀阅。我们的老家原是河北省大城县,在前清初年,因遭逢荒年,流迁到辽宁省海城县的家掌寺地方。世为贫苦农民,除耕种之外,以烧◆为生,仅能糊口。(按:

文档评论(0)

dashew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