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华夏文明史离不开治水之道.doc

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华夏文明史离不开治水之道.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治国先治水,有土才有邦 ?——华夏文明史离不开横亘千古的治水之道 大禹治水 ?????? 大禹是传说中夏后氏部落的首领,原称“禹”,也称“夏禹”。传说尧的时候,黄河发大水,洪水冲毁了村庄和房屋,人们只能住到树上和山顶上。洪水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害。那时,炎黄部落联盟的首领尧任用鲧治理洪水,鲧采用筑堤堵水的办法治水,遭到了失败。 尧之后,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舜杀死了鲧,然后命令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吸取了鲧的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让洪水顺河道流向大海。禹辛勤地工作,传说他在外治水13年,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抽时间进去看看。最后,禹终于制服了水患。人们感谢禹,尊称他为“大禹”。由于禹治水成功,得到舜的“禅让”,舜征得各部落首领的同意,推举禹为自己的继承人。舜死后,禹便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 那时洪水刚刚平定,草木茂盛,野兽危害人民,禹派人教百姓开辟耕地;还派人教导人民耕种田地,收获粮食。于是人民的生活渐渐安定下来。禹又对苗族发动战争,阻止他们进入黄河流域,巩固了华夏族在中原地区的地位。禹之后,部落联盟首领的权力大大加强了。 ???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后来禹死了,他的儿子启继承了禹的位置,引起有扈氏部落的反抗。启打败了有扈氏以后,他的地位得到了各部落的承认。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夏朝历经400多年,最后一个王叫桀,他是个暴君,政权非常腐朽。那时黄河下游的商国强大起来,起兵灭夏,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建立了商朝。 夏禹治水 河南省发现的二里头遗址被推测为是夏王朝的都城,它是良渚文化消失约三百年后的遗址,历史学家人工复原了夏朝宫殿,在人工堆积的土台上建筑宫殿的方法与良渚文化十分相似。在那里出土了黄河流域以前从未发现过的象征军士统制权的“玉钺”。有一种观点认为,大洪水之后良渚的人们迁到了二里头并带来了玉器文化,如果是这样中国最初的王朝就是由长江、黄河两大文明的溶和而诞生的,相传夏王朝持续了约四百年的时间。在这期间社会迎来了大转变的时期,历史进入了青铜器时代,二里头出土了青铜戈,这是中国最古老的青铜器,这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 ????? 夏族是居住在黄河中游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尧、舜时期,夏族的首领鲧曾奉命治洪水,因治水无功,被舜杀死。舜又命鲧之子禹治水,禹“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用疏导的方法,导小水入于川,导川水致于海。不仅消除了洪水之灾,还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条件。舜举禹为继承人。舜死,禹即位,史称禹王,都于阳城(今河南登封)。主要统治区域为今河南中部,北部和山西南部。禹即位以后,已建立了奴隶占有制国家。他还按照老传统,选东夷的一位首领益作为继承人。禹死后,许多部落领袖反对益即位而拥护禹之子启。王位“世袭”制。启又伐灭反对他的有扈氏部落(今陕西户县),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 ??? 大禹治水图玉山:北京的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禹治水,玉山224厘米,重5350公斤,玉山上刻着大禹制水撅岩续水,劈山导流的形象,大禹治水玉山是公元18世纪,清代的工匠们用了6年的时间雕刻而成的。相传大禹因制水的成功而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王朝夏。 “水”与中国法律起源??   内容提要:本文试图从“法”字“水”旁出发,结合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认为“法”字的“水”最初洋溢着神判的灵光,经过上古先民治水活动,从而使“法”由天上掉到了人间,由超人的神明裁判方式变成了权威统治者强制他人服从的暴力工具。“法”字“水”旁有关的传说故事悄悄传述着中国法律的来历,让我们发现了中国法律起源的独特道路和文化内涵。   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在读过沈兼士《鬼的原始意义试探》后,致函沈氏说:“依照今日训诂学之标准,凡解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1]“法”正是这样一个字,对它的破解,即可作一部关于法律起源的文化史。本文试图从“法”字“水”旁本身表现的事实出发,结合古老的传世文献和地下出土文物,证诸神话传说和文化人类学材料,探寻中国远古初民时代法律文化事实和观念,以期有助于理解“水”与中国法律起源的内在关系。   ? 一关于“水”与法律的关系,从文字学的角度切入进行考察,东汉许慎的解释无疑最值得我们注意。他在《说文解字》十部上“廌”部说:“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廌]去。法,今文省。”“水”旁在“法”中的意义是“平之如水”的象征,这一解释高度凝聚了秦汉时期人们的传统认识,并影响后代中国人的理解。   清人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进一步作了解释,在“水”下注曰:“说从水之意,张释之曰:廷尉,天下之平也。”段玉裁是信服和支持许慎的解释。可见“平之如水”的解释既能长期沿袭流传而不被怀疑,确实是有一定的认识依据。从造字结构来看,古“灋”字是由“水”、“廌”“去”三部分合成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