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成果摘要
生态化课程教学体系是指在教育生态学理论原理指导下,围绕“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将生态化的课程设置、教学实施、教学评价、教学文化等一系列要素有机合成的课程教学复合系统。在构建“生态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借鉴和运用了四个核心理念,即“生态位”、 “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生态场效应”理论。
本课题从教育生态理论的视角,研究如何建构小学课程教学体系。
构建满足不同学生“生态位”发展的课程体系。学校基于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需求,定位了六个学生“生态位”发展链接,并构建了与之相对应的菜单式课程体系。
实施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本课题研究了课堂生态系统中的生态法则:摆脱“限制因子”,形成教学的序;遵循“耐度与最适度”原则,把握教学的度;依据“适应性”理论,协调课堂对话;运用“边缘效应”,挖掘学习潜能。并根据4大原则,提出了6条课堂教学策略,优化了“动态平衡”的教学模式。
创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我们运用群体效应,进行优秀团队评价;运用整体效应,进行学生全面素质评价;运用进化效应,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运用多样性效应,进行特长生评价。
营造具有“生态场效应”的教学文化环境。我们通过营造积极向上的学生文化场、充满活力的教师文化场、民主科学的班级文化场、家校合一的学习文化场,逐步营造生态化教学文化环境。
基于课题的有效实施,2011年10月22日,我校被国家环保部授予国际生态学校荣誉,成为宁波市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学校。学生开展的生态学校实践活动被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评为一等奖,“全国十佳”。这是对我校生态化建设和学生培养成效的高度肯定和认同。省、市、区教育局领导参加了在我校召开的现场会,推广实践经验。多年来,我校构建并实施的生态化校本课程和教学体系,受到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出现了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强,教师的专业发展成效显著,学校办学品质和声誉不断提高的良好势头和成效。本研究对于丰富与发展课程教学理论同样具有一定的意义与价值。
关键词:生态化 课程教学体系
目 录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问题提出………………………………………………………………1
(三)研究意义及价值………………………………………………………2
二、理论设计与研究历程…………………………………………………………2
(一)理论设计………………………………………………………………2
(二)研究历程………………………………………………………………3
三、主要内容………………………………………………………………………3
(一)构建满足不同学生“生态位”发展的课程体系……………………4
(二)实施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模式…………………………………………8
(三)创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11
(四)营造具有“生态场效应”的教学文化环境…………………………14
四、成果实践效果…………………………………………………………………15
(一)获得国际生态学校殊荣………………………………………………15
(二)创建生态化课程教学体系……………………………………………15
(三)增强学生可持续性发展能力…………………………………………16
(四)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17
(五)学校在省市享有较高声誉……………………………………………17
五、成果特色、创新和推广价值…………………………………………………18
建构小学生态化课程教学体系的实践探索
宁波市实验小学 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人们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从未停止过。古代中国的道家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类应顺从自然的规律,并与之保持和谐的关系,这种思想本身已包含了深刻的生态精神。20世纪初,生态学己经发展成为一门理论体系的独立学科。1976年,教育生态学首次被提出,旨在研究教育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力求实现其结构的最优化和功能的最佳化。这些理论原理为生态化课程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广阔的背景。
(二)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极端的功利化思想主导了人们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现实的课程教学呈现出非生态的现状,诸如此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学校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挤占活动课、综合课,把大量应试知识强加于学生,学生除了所谓的“文化课”,其他方面的兴趣爱好无法满足;又如,课堂上,老师“滔滔不绝”,学生“洗耳恭听”,一旦“插嘴”,就会遭到批评;再如,有的学校仅凭一张成绩报告单简单评价学生学习情况。
上述种种发映出课程教学中存在诸多生态化的缺失,主要体现在:
1.课程设置失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