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第十三章 第十三章 推本天元 推本天元 顺承厥意 顺承厥意 —— —— 中国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 如果我们谈到中国的科学,那么我们迎面碰到的便是关于它教育 先进、历史悠久的显赫名声。假如我们深入一步,那么我们看到的 是:科学极受尊重 …… —— 黑 格 尔 中国思想对于西方科学家来说始终是个启迪的源泉。 …… 我相信 我们已经走向一个新的归纳,它将把强调实验及定量表述的西方传统 和以 “ 自发的自组织世界 ” 这一观点为中心的中国传统结合起来。 —— 普里高津 中国古代科技有过辉煌的历史,在一 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一直居于世界前列,英 国科学史家李约瑟指出: “ 中国在公元三 世纪到十三世纪之间保持了西方所望尘莫 及的科学和知识水平。 ” 纵观古代科技发展史,我们的祖先取 得了斐然可观的成就,不仅有享誉世界的 四大发明,而且在天文、数学、中医、农 学及制造业等许多方面有过无数发现、创 造和发明,为人类的文明进程作出了突出 的贡献。 中国古代科技的整体观和方法论对现 代科技的发展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然而 中国科技毕竟在现代大大落伍了。总结中 国科技在现代发展迟滞的原因,对于我们 仍然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大课题。 中国古代科技概观 中国古代科技概观 技术工艺 技术工艺 西汉长信宫灯 西汉长信宫灯 机械冶金 机械冶金 秦代铜车马 秦代铜车马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起源很早 。 中国自 古就是一个典型的大陆性农业国家 , 古人 通过测量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方 位 、 定四时 、 序农桑 、 作甲兵 。 根据甲骨文 记载,中国殷商时代就已经有了关于日 食 、 月食的记录 , 并且出现了原始历法 —— 阴阳历 。 春秋战国已建立二十八宿体系 。 二十八宿是古人在观测日月星辰及五星运 动时 , 沿天球黄 、 赤道带所划分的二十八 个区域 , 战国时魏人石申绘制了人类历史 上第一张星象表 。 二十八宿的建立为观测 方位提供了一个较为准确的量度标志 。 对 异常天象的观测 , 除多次记录日 、 月食外 , 《 春秋 · 文公十四年 》 还有关于哈雷彗星的 记载 。 第一节 第一节 中国古代对科技的巨大贡献 古代天文学 古代天文学 二十八宿 彗星图谱 彗星图谱 汉代二十八宿图 汉代二十八宿图 僧一行原名张遂 , 是唐代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测量 学家 。 僧一行曾组织领导了我国古代第一次天文大地测 量 , 这也是一次史无前例、 、 世界罕见的全国天文大地测量 工作 。 僧一行给出了地球子午线的长度,这是人类历史 上第一次对子午线长度进行测定。国外最早的子午线 实测是在公元 814 年 , 由天文学家阿尔 · 花刺子米(约 783 - 850 )参与组织 。 僧一行子午线 僧一行子午线 僧一行造像 僧一行造像 子午线观测示意图 子午线观测示意图 唐玄宗时观测月食出现偏差,影响农时 , 朝廷召僧一行负责改历 。 开 元十一年( 723 ) , 僧一行用铜铸造出用来测定每天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 也可用来测定月亮和星宿的位置的仪器 。 同年 , 僧一行和梁令瓒等人在张 衡 “ 水运浑象 ” 理论基础上 , 设计制造 “ 水运浑天仪 ” , 刻二十八宿 , 注 水激轮 , 每天一周 , 恰恰与天体周日视运动一致 。 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实际运动 , 又能自动报时 , 成 就超过了张衡 。 他还创制了用于天体测量的仪器黄 道游仪 。 僧一行还发现了恒星位置移动现象 , 比英 国人哈雷的恒星自行说早一千多年 。 公元 727 年, 僧一行完成大衍历 初稿 , 其内容结构 十分严密。 僧一行水运浑天仪 僧一行水运浑天仪 登封观测台遗址 登封观测台遗址 水运浑天仪模型(中国古代科技馆图片) 水运浑天仪模型(中国古代科技馆图片) 宋元时代古天文学发展到了顶峰 , 传统的天文仪器发 展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 还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学者 , 郭守 敬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 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将结构繁复的 唐宋浑天仪加以革新简化成简仪 。 它包括相互独立的赤道装 置和地平装置 , 以地球环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分度 。 简 仪的创制 , 是我国天文仪器制造史上的一大飞跃 , 是当时 世界上的一项先进技术 。 欧洲直到三百多年之后才由丹麦 天文学家第谷发明与之类似的装置。 郭守敬授时历 郭守敬授时历 郭守敬组织了大规模的测地工 前人基础上 , 运用先进的数学成果 , 在 1280 年完成中国古代登峰造极的历法 —— 授时 历 , 以 365.242 5 日为一年 , 与当今通用的 格里历数值完全一致。 明清两际 , 古天文学开始走向没落 , 随着西方科技的传播 , 开始和近代天文学 知识相结合 。 作 , 编制的恒星表中恒星多达 2 500 颗 ; 在 郭守敬发明简仪模型图 郭守敬发明简仪模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设备质量保证措施.doc VIP
- 2025年《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模拟考试题1.docx VIP
- 毕业论文——建筑工程毕业论文.doc VIP
- L-利斯的明透皮贴剂 说明书.doc VIP
- 迈瑞除颤仪[2](最新整理版).pdf VIP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考核试题及答案(共100题).docx
- 2025年中考数学几何模型归纳训练专题36 最值模型之逆等线模型解读与提分精练(全国通用)(原卷版).pdf VIP
- 团员登记表参考模板 .pdf VIP
- 建筑与市政施工现场安全卫生与职业健康通用规范考核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王者荣耀地府判官钟馗,湮灭之锁制裁全场.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