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晚清国粹派.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清国粹派》评述 国粹派是出现于20世纪初年,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内部的一个派别,以章太炎、刘师培、黄侃、黄节、马叙伦、陈去病、柳亚子等人为代表,反对一味“醉心欧化”,主张“保全国学”,并将西学新知引入传统的学术思想文化领域,在推动了传统学术思想文化走向近代化方面做出了许多成绩,对国粹派和国粹思潮进行深入研究是一个值得十分重视的课题。 《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是关于国粹派研究中最为重要的一本著作。历史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教研室主任、历史系系主任。社会兼职主要有中国史学会副会长、北京市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政府顾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历史学科组成员等。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曾发表《论近代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欧战后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动》等学术论文数十篇。 已经出版的著作主要有:《晚清国粹派文化思想研究》、《在欧化与国粹之间》、《中国文化通史》(10卷本)(总主编)。郑师渠先生博士论文,修改润色而成。诚如序言中龚书铎先生所云,此书确为目前“研究国粹派及其思想的一部较系统、全面的著作”。罗志田先生在《国家与学术》一书自序中,称此书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关于‘国粹派’最为详尽的研究。”国粹派和国粹思潮的起,国粹派的文化观,国粹派的经学思想、史学思想、伦理思想国粹派的历史地位和局限性,”的翻译,原意是“民族”、“民族性”、“民族精神”等等。1902年12月3日,黄节在《政艺通报》上发表了《国粹保存主义》,文章第一次正式将国粹主义向国人做以介绍,很快为许多人所接受,成为当时颇为流行的时髦词语。本书认为,主张国粹主义的人并不都称为国粹派。对其所做的界定是:“国粹派是革命队伍中的一个派别。他们多是一些有传统学术根底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不仅主张从中国历史文化中汲取精灵,以增强排满革命宣传的魅力;而且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所以他们一身二任:即是激烈的排满革命家,又是热衷于重新整理和研究传统学术、推动其近代化著名的国学大家。他们追求中国社会的民主化,但更关切传统文化的命运,孜孜以复兴中国文化自任。也惟其如此,他们倡言的国粹思潮不是独立的思潮,而是民主革命思潮的一部分;只是因经受中国历史文化更多的折光,而呈现出古色古香独异的色彩罢了。”邓实、黄节等人1905年1、2月间在上海成立以“研究国学,保存国粹”为宗旨的国学保存会的成立,和同年2月其机关刊物《国粹学报》正式发行,本书以此作为晚清国粹派崛起的重要标志。对国粹派的这种界定和对它崛起标志的论述是符合当时历史实际情况的。 关于晚清国粹派和国粹思潮出现的历史原因,本书从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文化思潮的变化和中国政治格局的变动的大背景下加以考察。认为国粹派是庚子以后,国人重新审视中西文化的产物,也是革命思潮涌动的结果。具体归结为(一)对民族危机的独立思考,指出“国粹派看到了民族危机与文化危机的一致性,相信文化危机是更本质、更深刻的民族危机。”(二)欲藉中国文化的智慧避免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三)适应排满革命的需要。(四)欧洲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五)晚清今古文之争之激励。(六)日本国粹思潮影响。其中在今古文之争之激励一点上,认为古文经学是国粹学派的中间派别,而清代今文经学初兴于乾嘉之际,至康有为集其大成。成为维新变法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时如日中天。但变法失败后,今文经学又成了立宪派藉以反对革命的理论依据。因此,反驳康有为等人鼓吹的今文经学,成了革命派要消除立宪派在学术领域的影响必须完成的任务,而国粹派高举起古文经学大旗,撰写考辩今古文之争的大量论著,对于打破康有为等人反对革命的理论依据,促进共和思想的传播,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还对国粹派的学术渊源,和中日国粹派出现的历史机缘的异同,进行了论述。对于国粹派的学术渊源,指出国粹派不仅有排满革命的共同政治基础,而且是集扬州学派(刘师培)、浙江学派(章太炎)和岭南学派(邓实、黄节)的绪余于一体,以朴学为基础,以古学为中间。这种政治上和学术上的一致,使国粹派彼此之间有着耐久的推动力。对于中日两国国粹派的异同本书着重论述了二者的不同,观点非常新颖精辟,这里不再展开。 二、国粹派的文化思想。 国粹派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能够把新知引入传统学术思想文化领域,从而推动其向近代化方向发展。本书通过对章太炎、刘师培、邓实、黄节、马叙伦、柳亚子、陈巢南、马君武等人的学历和接受西学的具体事实,论证了人们多把国粹派描写成抵拒西学新知识形象是不符合实际的,论证了国粹派在接受和传播西学过程中知识结构的开放性;他们学贯中西,以旧学为根柢;其新学知识系统的

文档评论(0)

jsntrgzxy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